健康好家风 孕育爱传承

9月14日,中国计生协、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妇联联合举办2023年度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中秋国庆系列微直播——健康家 环游记”第一期《健康好家风·孕育爱传承》直播活动。活动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妇女保健部研究员郑睿敏,就优生优育相关话题进行科普解答。中国家庭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宦小晶任主持人。节目通过中国家庭报直播平台、中国家庭报微博、抖音、快手、看健未来2030视频号、百度健康同步直播,总观看量为342.9万人次。

 

图为直播活动现场。

 

生育需要做哪些准备

 

马良坤表示,在生育前,夫妻双方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以求孕期顺利、胎儿健康。既要身心做好准备,同时又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要过度。在备孕期间,应建立一份责任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为孩子设置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学会非暴力沟通,知道如何处理亲密关系。

 

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心理舒适,尽可能使心理、夫妻关系、饮食、运动等方面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营造一个好的孕育“土壤”。有规则地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健康管理。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孕前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压、血糖、体重、肝肾功能等;还需了解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感染状况;可进行营养素检查、体成分测量、心理测评以及运动功能等测评。

 

郑睿敏表示,“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事,要做到以下几点。了解育儿知识。在成为父母之前,需要学习了解育儿的基本知识,包括新生儿护理、喂养、睡眠、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调整心态。做好心理准备,会帮助夫妻更顺利地进入到父母角色。

 

保持更好的沟通。与伴侣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减少彼此发生矛盾的次数。学习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有助于保持更加平和、放松的心态。需求和建立更多的资源,比如家人、朋友、社会支持等不同资源,帮助夫妻应对孕育过程中的挑战。

 

如何保持产后身心健康

 

郑睿敏表示,产后抑郁指女性在产后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产后抑郁在临床上有很多表现,关键的症状(也称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下降或易疲乏,症状持续2周以上。产后抑郁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社会功能和母婴连接,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和伤害婴儿的想法和行为。

 

 

很多产后抑郁的妈妈,在孕期,比如孕早期可能就存在着抑郁情绪等症状,所以如果在孕期能学习应对分娩和育儿的知识,以及一些心理保健技巧,早点识别和处理抑郁情绪,对于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同时,伴侣对妈妈的支持也非常重要,鼓励爸爸们从怀孕期间、生完孩子后都要对妈妈们保持关心和照顾,让妈妈们体会到自己并不孤单,一直是有亲密的爱人在支持和陪伴自己。这样,会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马良坤表示,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损伤,导致子宫脱垂、盆底肌肉松弛、尿失禁等。骨骼、关节、肌肉的疼痛影响也依旧存在。这些疼痛会影响产妇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产后修复,可能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建议可以通过运动来预防和管理,做好产后修复,包括恢复体力、修复盆底功能、调整心理状态等。针对母乳喂养带来的一些困惑和焦虑,以及睡眠质量差等状况,产妇可以转移注意力,多关注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孩子带来的欢乐。

 

养孩子家里谁说了算

 

马良坤围绕“有爱、有技能、会沟通”三个关键词进行了分享。她表示,无论是父母、祖辈,还是育儿嫂,都要带着爱意去照护孩子。同时养成建康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养育技能,比如母乳喂养、婴幼儿照护等。全家人要共同学习成长。要学会沟通,做到“好好说话”,当育儿观念出现分歧时,大家坐在一起平心静气地去沟通。另外,要平衡各方关系,照护孩子的人不要多,共同创造良好的育儿氛围。

 

郑睿敏表示,父母上班和祖辈带娃,是现在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在怀孕前或者孕期,鼓励新手父母跟长辈们探讨和交流育儿的理念及模式,并尽可能地理解、相互接纳,在关键核心理念上达成初步的共识。同时,在育儿过程中,也要与父母相互尊重,不要过度追求“按照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完美的方式”。新手父母要始终记得孩子的养育也是一个团队工作,做好团队的分工协作,给予每个人应有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即便有长辈帮忙带孩子,父母们也应尽可能在家的时候多陪伴孩子。出门工作的时候要跟孩子打个招呼,告知孩子你的行程安排,回家之后也要跟孩子打个招呼,表达一下自己的爱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非常重要。这些都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稳定、自信非常重要。

 

文并图/本报记者 郭祥倩

2023年9月18日 11:06
首页    健康速递    速递列表    健康好家风 孕育爱传承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