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互动问答

9月14日,中国计生协、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妇联联合举办2023年度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中秋国庆系列微直播——健康家 环游记”第一期《健康好家风·孕育爱传承》直播中,广大网友踊跃提问,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妇女保健部研究员郑睿敏在线答疑解惑,帮助大家掌握优生优育专业知识。下面就部分互动问答进行摘编。

 

图为直播活动现场。

 

1.怀孕期间如果感冒了怎么办?备孕可以打流感疫苗吗?

 

孕期女性由于抵抗力下降,是感冒的高发人群。因此,孕期要注意预防感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病毒传染源。

 

如果感冒了,要及早控制症状,不要讳疾忌医。建议多喝水,多喝水有助于感冒的康复,还有助于排尿,排尿的同时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对促进感冒的康复具有一定帮助。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能够帮助人体增强抵抗力,抵御外来的感冒病毒,促进感冒的康复。

 

备孕期间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接种疫苗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降低孕妇在怀孕期间患流感的风险,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孕妇体内的抗体还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对降低新生儿出生后患流感的可能性也有一定作用。接种流感疫苗后,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肿痛等不良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疫苗被人体完全吸收后,不良症状会逐渐消失。

 

2.如何处理“本来挺想要孩子,但是被亲朋好友催得反而不想生了”的情绪?

 

这种感受就好像是当一件东西从我想要,变成被别人控制着去要的时候,这两种体验是很有差异的。生孩子好像已经成了为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你会感觉自己已经丧失了在生育这件事情上的主动权。

 

不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情景,可能是因为你人缘很好,所以这么多人非常关心你,关心你要孩子的事情,而这些关心你的人其实都是你未来怀孕和养育孩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持资源。

 

如果你愿意尝试的话,可以试着这样去做,真诚地去感谢大家的关心。也可以这样说:“感谢您这么关心我,我要是在生孩子、养孩子的过程中有需要帮忙的时候,您可要帮我啊。”这样,既表达了你对他们的感谢,也给自己争取了一定的社会支持资源,如果你将来有什么需要搭把手或者困难的时候,可以在这些关心你的亲朋好友中寻找到帮助和支援。这样,也许会减少部分亲友们的“催生”频率,让你感觉自由一些。

 

3.孕期营养怎么搭配不容易长胖?

 

调整膳食结构。孕妇应适量补充叶酸、优质蛋白、铁元素、碘等各种营养元素,同时要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孕妇应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适量增加鱼、蛋、奶、瘦肉等优质蛋白的摄入。孕妇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孕期可适当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红肉(如牛肉等)、动物内脏、动物血制品等。孕期应适当摄入大米、全麦粉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是不能过量。

 

管理饮食习惯。应少食多餐,建议孕妇可以适当增加进餐频率,每天可分为4-5顿,但是每顿不能吃得过饱。应避免盲目大吃大喝。

 

进行适量活动、锻炼。孕妇既要注意营养补充,同时也应适量活动,比如可通过科学合理地孕期运动,促进体内热量消耗,其有利于维持孕期体重的适宜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和体重管理,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怀孕期间,孕妇体重平均增加不应该超过12.5kg。如果孕妇体重增长过多,可能会增加难产、产伤、妊娠期糖尿病等异常情况的发生风险。

 

4.二孩备孕过程中,丈夫如何帮助妻子缓解焦虑?

 

建议丈夫跟妻子做一次深入交流和沟通,倾听她焦虑原因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焦虑的原因是你可以帮忙的?让她体会到你对她是非常关心的。

 

用行动表现。尽可能多一些时间去参与育儿过程,让她体会到生孩子、养孩子这个过程是夫妻共同的事情,你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缓解她的育儿压力。

 

如果孕妈的焦虑情况还是没有得到缓解,建议陪伴孕妈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医务人员,一起咨询和探讨如何应对这个事情。

 

如果妈妈的焦虑确实非常严重,短期内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再稍微缓和一下,给妈妈一个调整心态的时间。确保孕妈的心态积极乐观自信,才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以及为养育好现在的大宝提供基础性条件。

 

5.“宝宝一哭就抱,容易惯出毛病不好带”的说法正确吗?

 

宝宝哭闹的确是一件让家长非常苦恼的事情。1岁以下的宝宝哭泣是寻求内心的安抚,家长要马上给予宝宝回应及安慰。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安全感,反而会让宝宝感到无助和孤独。

 

同时,家长要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因为不舒服,也有可能是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需求。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家长都要给予回应。这里的回应并不一定是要将宝宝抱起来,可以跟宝宝说一说话,或者妈妈用手拍拍宝宝,抚摸一下,让宝宝知道有人关心自己就可以了。

 

如果宝宝已经2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可以用语言与人交流,并且有自己独立意识,孩子有可能会为了让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用哭闹来进行要挟。这时家长心里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如果是不被允许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心软,但不同意并不代表任由孩子哭闹不止。

 

因此,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都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孩子会认为被家长漠视,内心会感到无助和彷徨,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也非常不利。尤其是3岁之前的宝宝是获得安全感最关键的时候,家长要用心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内心得到满足。

 

6.“贵人语迟”,孩子说话晚是好事吗?

 

“贵人语迟”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大部分孩子1-2岁就会说话了,主要是说一些叠词,比如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哥哥等。孩子说话有早晚的差异,只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就属于正常。

孩子说话年龄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与遗传、环境以及营养、疾病等因素都有关系。一般家庭成员中有说话年龄比较小的,那么后代说话年龄也相对比较小;如果家庭成员中有说话比较晚的,那么后代说话也比较晚。

 

孩子说话晚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需要脑部各个区域的协同作用,而这些区域的发育需要时间。因此,孩子说话晚有可能是因为其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二是环境原因:孩子的语言发展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家庭环境、亲子互动、学前教育等都可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另外,部分孩子1岁半还不会说话,需要警惕疾病的可能,尤其需要警惕脑性瘫痪、发育迟缓、遗传代谢性疾病、孤独症等,建议及时就诊。如果确实存在疾病问题,那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治疗。

 

文/本报记者 郭祥倩

2023年9月18日 11:16
首页    健康速递    速递列表    优生优育互动问答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