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嗓音“隐形破坏者”——咽喉反流

人类的嗓音在承载语言的同时拥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是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形成,嗓音疾病逐年增多。其中,咽喉反流最易被人忽视。

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为提高公众对嗓音疾病的关注,记者采访到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咽喉嗓音科副主任黄冬雁。


咽喉反流:最容易被忽视的“破坏者”

咽喉反流是诱发嗓音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它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研究显示,46.4%的嗓音疾病患者存在咽喉反流的现象,咽喉反流性疾病还会牵涉到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鼻炎、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和溃疡等相关疾病,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今年世界嗓音日的中国主题是‘不返流,好声音,更动听’,可见咽喉反流对于嗓音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黄冬雁介绍,由于食道黏膜具有分泌碱性物质的能力,兼具黏膜屏障,能够中和部分胃酸,因而每天50次的食道反流都属于生理范畴。但咽喉对胃酸和胃蛋白酶保护机制薄弱,每天3次以上的反流,PH达到4-5就可以造成黏膜的损害。“有研究显示,咽喉反流患者缺勤时间更长,工作受损更严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咽喉反流可能是喉癌前病变和喉癌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一定要引起重视。”

此外,黄冬雁表示,咽喉反流与吸烟、辛辣饮食、高脂饮食、进食过饱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关联,因而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需尤其注意自己可能是咽喉反流的高危人群。当出现咽喉部有异物感、发声疲劳、持续清嗓、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哮喘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咽喉反流的可能性,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内、外科治疗均可选择

据了解,目前咽喉反流性疾病分别有一般治疗、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三种治疗方式。一般治疗是一线治疗方案,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避免摄入巧克力、脂肪、碳酸饮料、番茄酱、红酒、咖啡等,同时选择低脂、低酸、酸碱平衡、无糖的食物。此外,戒烟、戒酒、少食多餐、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内科治疗是目前咽喉反流性疾病主要的治疗选择,药物治疗可以修复损伤的组织上皮,恢复机体的抗反流防御功能。但用药时间和剂量都要严格遵医嘱。”黄冬雁介绍,外科治疗主要为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与胃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处射频治疗,也需患者配合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黄冬雁提醒,除规范用药外,还要注意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定期复查和随访,切勿在疾病症状消失时便立即停药,避免快速停药引起胃酸分泌反跳导致症状复发,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文/本报记者 侯杰
编辑/于潇枫
审核/张林

 

2021年4月16日 19:04
首页    新闻    头条要闻    警惕嗓音“隐形破坏者”——咽喉反流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