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了?小心是误诊

“上火”是老百姓能自我诊断的症 状,但其中存在很多误区,就算是“上 火”,也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要么“祛火” 无效,要么伤及本身。

一、什么样才是真“上火”

所谓“上火”,通俗讲就是身体的阴 阳失衡——火多过水,阳超过阴。

一般来说,生活的节奏和性质突然 间改变,为适应环境,身体就要调出潜 能,这就是中医说的“阳气”,为了应急 “阳”往往会高出“阴”,阳多于阴的这种 失衡即为“上火”,中医讲“气有余便是 火”,就是指这种情况。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长口疮、长痘 痘、牙龈肿、口干嗓子疼、大便干,等等, 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急性泌尿系统感染, 甚至也可能引发“带状疱疹”。之所以这 些问题叫“上火”,是因为这些病症像自 然界的火一样,大多有红、热、痛的特点。 真的“上火”一般都是急性的、突发 的,这种“上火”是实火,往往发生在壮实 贪吃的年轻人身上,各种祛火的药物就 是针对这类人群的。

二、各种“上火”的不同表现

虽然都是“上火”,但“上火”所属的 脏腑不同,症状和治疗药物也不同。

1.肺火:最常见的肺火是呼吸系统 的急性感染,典型表现是感冒的同时嗓 子红、肿、疼,痰、鼻涕又黄又浓。祛肺火 的药物有: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银黄口服液和黄连上清丸等。

2.胃火:多是因为过食或是食用辛 辣烧烤之后,食物过于缺水、热量过高或 者浓度过高,都可能引起胃火。典型表 现是大便干、口臭、舌苔黄,吃了发酵的 食物胃里反酸发热。去胃火的药物有: 黄连清胃丸、加味左金丸、连翘败毒丸和 新清宁片等。

3.肝火:肝火多是被气出来的,往往 发生在暴怒或者郁闷之后,典型表现是 口苦、胸胁胀满、头胀痛、大便干。去肝 火的药物有:龙胆泻肝丸等。

4.心火:心火也是和情绪密切相关, 但心火和肝火却不同。肝火是发脾气, 心火是干着急,所谓“百爪挠心”“急得 挠墙”等都是心火。心火的典型表现是 心烦,白天坐立不安加晚上失眠,舌尖 很红甚至还有舌尖口疮,小便很黄甚至 有泌尿系统感染。因为中医讲小肠与 心互为表里,心火盛时,小便是黄的甚 至是红赤色的。去心火的药物:牛黄清 心丸、导赤散等。

三、假“上火”是“虚火”

在所有“上火”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口腔溃疡,事实上“实火”导致的口腔溃 疡相对较少,这种溃疡很容易治疗;让 人棘手的、数量更多的是复发性口腔溃 疡,吃祛火的药物无效,因为这种溃疡 是假“上火”,上的是“虚火”。

反复发作的、慢性的病状在中医里 多属于“虚”,所谓“久病必虚”就是指这 个,这类人除了溃疡频发,还容易疲劳, 下午尤其明显,这是因为气虚,阳气浮越 于上,表现出假“上火”。

民国名医张锡纯有个名方叫“升陷 汤”,治疗各种因为气虚、气陷导致的病 状,其中就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咽 炎以及头面部的各种慢性感染。张锡纯 用补气的生黄芪作为“君药”,以此来祛 火。这个机理被运用在临床中,有两味 补药成了祛“虚火”的代表,一个是补中 益气丸,一个是六味地黄丸,前者补气, 后者滋阴。

患口腔溃疡的同时并伴有疲劳严 重,用补中益气丸;溃疡不愈的同时伴有 手脚心热,用六味地黄丸。将这两味药 含在口中,尽量多接触溃疡面,一则口腔 粘膜能很好地吸收药物;二则这样含服 也可以为局部的溃疡和肿痛处上药。

文/佟彤

2019年11月14日 11:17
首页    中医养生    “上火”了?小心是误诊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