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能生活在“茧”里

“从 7 岁开始,我不再上学。 洗脸,换衣服,吃饭,做完这几件 事,上班族出门上班,学生出门上课,我开始我的游戏。曾经有一 段时间,我内心的压力大到足够 杀死一只恐龙,但有游戏可玩,我 不至于疯掉或者自杀。”——日本某“茧居族”的网络日志。

日本有100万人“消失”了

在日本影视及动漫作品中,常常可 见“茧居族”(又称“家里蹲”)。顾名思 义,他们以家为“茧”,足不出户,拒绝上 学、工作、社交,除家人外基本不与他人 接触,父母只能通过食物包装袋来确定 他们是否还活着。现在,日本有超过 100万人“失踪”,占该国总人口的1%。

目前在日本,15-39 岁的“茧居族” 约有54万人,40-60岁的“茧居族”约有 61万人,中老年“茧居族”约有7成为男 性,在家时间超过7年以上。然而,使用 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的咨询及支持服务 的“茧居族”以青壮年为主,中年“茧居 族”反而很少主动寻求社会协助。

这些40岁以上的中老年“茧居族”, 除有部分是因退休、人际关系不顺而选 择窝在家外,有部分则是因突然遭公司 解雇,想要重新找工作时,却受到年龄、 经历及家中有高龄父母无法出外工作 等限制,不得已才沦为“家里蹲”。他们 大多依靠父母生活,一旦双亲去世,甚 至会面临被饿死的惨况。

拒绝“家里蹲”,是严肃的时代命题

在我国,“茧居族”的现象并不普 遍,但亦须引起重视,将“茧居族”的苗 头扼杀于摇篮之中。

“今天邻居来家里玩,跟我妈说我 一天到晚不出门也不出去上班,考公务 员又考不过。我忍不住出去骂了她,还 拿扫把赶她走!”小茹(化名)选择在百 度“家里蹲吧”发泄自己的愤怒。该贴 吧有约 12 万吧友,他们因为各种各样 的事情选择“家里蹲”,在吧内倾诉、发 泄。

“我身边有几个‘家里蹲’的,即使 出去工作,不到 3 个月也会被人辞了。” 小飞(化名)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我 觉得他们已经是废人了,生活里除了上 网、睡觉没别的,除非自控力特别强,基 本很难回归社会了,父母急死也没用。”

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算彻底的“茧 居族”,但在面对社会的心态和对父母 的高度依赖上,也与这一群体相去不 远。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目前 有 65%以上的中国家庭存在“啃老”现 象,许多年轻人出于对社会的恐惧,渴 求父母在经济、精神方面的庇护。

别让家庭变成“作茧自缚”的场所

“茧居族”的形成,与家庭不无关系。

例如,有的父母传递给孩子过多的压 力,这种焦虑反而会令孩子内心产生对社会 的畏惧,即使长大后也很难改善;有的父母 控制欲过强,导致孩子“习得性无助”,精神 上无法“断奶”,总想着依赖父母;还有的父 母对成年子女的“茧居”无奈放任,让他们养 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比如日本80岁老人 照顾50岁子女的“8050问题”,很多上了年 纪的“茧居族”,宁愿将父母的遗体在家里留 到发臭,也要继续花父母的养老金。

清华大学社科院心理学教授彭凯平 说:“真正的养育孩子不是在温室里种植植 物,而是在教导孩子们独自面对世界的同 时,为孩子们建立完整的个性。”因此,作为 父母,教孩子独立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还有一些“茧居族”,是受困于心 理问题才难以走出家门,比如患有抑郁症, 或是校园霸凌导致的社交恐惧等。对此应 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起一味斥责其颓 废、孤僻、沉迷各种“精神鸦片”,进行适当 的情感疏导、专业的心理治疗,展现家庭的 温暖和支持,才是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的最好办法。

文/彭参 唐风

2019年11月27日 10:18
首页    家风家教    家风列表    年轻人不能生活在“茧”里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