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为健康天津

健康中国行动两周年——健康天津行动

 

2019 年 7 月 18 日,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举行,拉开了在全国推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大幕。过去两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各有关部门,瞄准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完善政策、调度、监测、考核等机制建设,组织开展15个专项行动,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多方面发力,稳步推进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模式初具雏形,从中央到地方、跨部门宽领域的工作网络基本形成,预防为主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持续深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两周年之际,本报特辟专版总结报道各地关于健康中国行动各方面的工作成效。

 

天津市委市政府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在天津落地落实,努力提升全体市民的健康水平。

 

图为“睛彩滨海”护眼行动——滨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眼健康筛查现场。

 


 

一、完善推进机制 统筹实施健康天津行动

 

为统筹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完善的机制网络、强大的社会协调能力等方面优势,天津市爱卫会加挂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委员会牌子,增加组织推动健康天津行动相应职责,增补充实市爱卫会(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和牵头部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制定印发了《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和《健康天津行动计划(2020—2030年)和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并分阶段推进具体工作。同时,结合天津市定位和地区实际,增加“自选动作”,充实了“打造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2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增设了中医药创新发展、大健康产业促进、健康细胞培育、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等4个特色行动。成立了由张伯礼院士等53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健康科普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作用。

 

为强化健康天津行动落实落地,将健康天津行动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同时结合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分不同区域不同情况确立考核和监测评估体系,委托第三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和监测评估,挖掘亮点,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二、筑牢疫情防线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天津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市近20个部门共同参与,抽调专人成立了9个专项行动组。

 

创立入境人员铁桶般无缝管道式闭环管理模式,全面搭建机场——定点医院、隔离点——定点医院和特殊人群“三条保障链条”。升级院感防控能力,严格预检分诊、流调、人员健康监测、通风消杀、物理隔离等措施,完善三区两通道设置,强化督导检查,实现“医疗机构零感染”。

 

成立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每日召开全市调度会。坚持条块协同推进,形成“条块协作,区负总责,条线推动”的联动格局。截至8月9日,天津市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近2000万剂次,免疫覆盖人群达1127.9万人,全程序接种人群达1011.4万人,12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达到91.1%,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程序比例达到81.7%。

 

三、营造健康环境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18年,天津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市级层面成立市爱卫办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77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的评审指导工作组,各创建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指挥。创建期间,全市累计开展近千个专项行动,集中清理老旧小区、背街里巷、企业老旧厂房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重拳出击占路市场、城市“十乱”(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拔除旱厕、清除活禽贩养;提升改造各类集贸市场、全面整治“七小”(小食品经营及加工单位、小饭店、小熟食店、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行业;规范各类工地管理,强化经营秩序、交通秩序;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修复完善市政环卫设施等。

 

通过努力,各区解决了一大批存在多年的顽瘴痼疾,影响群众健康的不利因素逐步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显著提升,卫生习惯逐渐养成,“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市正式命名国家卫生区13个,占全市各区总数的81.25%,比“十二五”末提高了56.25%;正式命名国家卫生镇4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29.7%,比“十二五”末提高了25.3%;已命名市级卫生村2024个,占建制村总数的57.21%,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9.21%。

 

四、强化深度融合 城市规划建设体现健康需求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重视健康因素,注重补足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体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健康服务设施的配置、落位。开展了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借助外环绿带实现环内外生态系统联通,对内连通11个公园,对外衔接西青、北辰等6大郊野公园;海河、南北运河、子牙河等6大主要河流廊道内外贯通,与铁路绿道环、郊野公园环共同形成“三环、六廊”的生态格局。结合全市实际,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鼓励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

 

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环节过程中,将环境健康影响分析作为项目批复的一项重要依据,充分考虑未来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扬尘、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影响因素,确保项目建设绿色环保。

 

五、健康促进形式多样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巡讲活动。2019年底以来,举办10余场市级精品健康大讲堂,在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开展200余场讲座、10余场关爱市民健康志愿者主题活动。制作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开办科普电视栏目,通过电视台、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知识,覆盖人群达数百万人。

 

二是培育发展“健康细胞”,开展健康促进区建设。和平区、滨海新区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河西区、静海区、蓟州区、武清区启动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全市累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570个,健康促进医院161个,健康家庭5991个。

 

三是以加强无烟环境建设加大烟草危害宣传为重点,推进控制吸烟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各控烟监督执法部门加强履职。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发挥无烟党政机关、无烟街道、无烟校园和无烟单位建设的控烟示范带头作用,持续强化戒烟干预工作,加强戒烟门诊建设。

 

四是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组织发动各区、各级各类社会体育力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全民健身方法,采用云课堂方式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0名,通过网络分享科学健身的技能,推广居家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跑云上运动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市、区、镇街、各运动项目协会分别组织开展示范性群体活动达到百余项次。目前,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52%,位于全国前列。

 

图为天津市宝坻区潮白河健身步道。

 

六、全方位拓展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中小学校以体育艺术“2+1”项目和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使每名学生至少学会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大力推进中小学校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

 

二是培养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爱好。各中小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超市”,举办有学生、教职工、家长参与的全员运动会,每周开设1至2次体育特色第二课堂活动。

 

三是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各学校开展学年覆盖本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同时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向家长通报,提出运动建议。各学校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

 

四是减轻学业负担。严格依照课标教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控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了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小时。

 

五是实施家校联动。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新媒体等平台,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引导家长陪伴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等,形成了家长、学校防控近视合力。2020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51%,较2019年降低了4.59个百分点。

 

六是加强校医和保健教师配备。2019年以来,全市持续加大校医和保健教师配备力度,进行专题部署,明确配备数量、配备方式和保障措施,并建立工作台账,每季度督促一次工作进展,实行销号管理,补充配备校医和保健教师共计451名。

 

七、聚焦重点人群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以“一老一小一急一投诉”为切入点,开展妇幼健康、老年健康、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等促进行动。连续开展“老年人就医服务月”和“微笑服务行动”,落实儿科“双十条”政策,制定印发《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2021-2030年)》,惠及妇女儿童225.8万人次。

 

强化出生缺陷防控,孕前、孕中及新生儿出生后筛查率在95%以上,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下。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提升行动,开展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6.7万人,筛查率97.5%。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强胸痛、脑卒中专科联盟建设,全市急性心肌梗死标化死亡率连续5年下降。推进社区老年健康服务项目,已为140万名老年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续约服务。开展入户医疗护理服务超过19万人次。开展“阳光心田”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已累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65场,受众近2万余人。开展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服务项目,已累计培训5.2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投诉管理为抓手的医疗服务缺陷管理模式,“8890”热线投诉回复率达100%,患者满意率提升32个百分点。推进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院综合预约率达到50%左右。

 

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

 

加强医联体内部“六统一”(统一发展规划、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质量管理、统一药耗采购、统一考核评价、统一医保支付),探索建立符合直辖市特点的紧密型医联体,持续推进河北区、北辰区城市医联体试点和蓟州区等5个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胸痛、脑卒中专科医联体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全国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较4年前下降了42.85%,院内标化死亡率在全国率先出现了下降拐点,连续6年下降。减少发生残疾的脑卒中患者约1.53万人。儿科联盟新增3家成员单位。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细化具体措施,推进改革落实。目前,29家市属公立医院已完成2020年度薪酬水平核定工作,区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已扩大至14个区32家。首轮“4+7”药品国家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任务超额完成,累计节约医保资金9.5亿元,返还各医疗机构3.43亿元。

 

(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有效签约居民426万人,签约重点人群269余万人,占总签约人数的63.00%以上。全力推进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紧紧围绕“四朵云”(“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数字化平台)建设内容,深入推进“一区一策”试点区项目落地实施。全部村卫生室(农村社区站)已纳入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43家村卫生室(农村社区站)完成医保联网。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共建成90家标准化全科门诊。

 

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91岁,婴儿死亡率为2.4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18‰,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52%,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1.76%,孕产妇死亡率为7.46/10万,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内的主要指标均已达到2022年国家目标要求。下一步,天津市将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相关要求和任务落实落地,不断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天津力量。

文/郭祥倩、李全厚

2021年10月18日 16:56
首页    健康中国行动    文字列表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为健康天津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