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急救工作“有法可依”

《廊坊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紧紧围绕“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建设,以打通“家庭端”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2021年1月1日,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卫生急救中心发布并实施《廊坊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河北省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地方性院前急救法规,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助力“健康廊坊”工作推进的有力抓手,被河北省评为 2020年度“十大法治成果”。


廊坊市让急救工作有法可依的种种举措,打开了卫生健康工作的新思路。一是以地方立法推动体系改革,实现了全市院前医疗急救里程碑式的新跨越;二是以等级评审激励制度,评选出一批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的优秀个人和团体 ,在 “120”网络内形成了良好态势;三是以行风建设树立形象标杆,通过提升文化自信、加强外部监督、完善满意度回访等多种举措,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院前急救工作短板,为以后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图为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居民普及心肺复苏术。
 

抗疫路上显担当


《条例》中提出,要“接受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派,参与大型活动的院前医疗急救保障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作为当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病例指定转运单位,两年来完善各类防控举措、规章制度、数据统计百余项。为保障转运工作安全高效完成,疫情之初就从廊坊市城区网络医院和三河市“120”抽调人员和负压救护车,成立一线转运站和发热专班。其中,一线转运站累计转运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密接人员等 53 例;发热专班转运发热患者 559 例。同时,细化疫情防控工作组职能,组建特勤大队,已建立 2 支中心直属和 3 支依托网络医院的特勤队伍,并根据不同病种开展桌面推演和防护流程培训。


在物资储备方面,建设物资储备库,按照“预防为主、有备无患”原则,装备负压救护车7辆,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主要防护耗材1千余件,出入库实行信息化管理。


在支援互助方面,在调度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派出2名骨干驰援石家庄市急救中心,一边熟悉石家庄各区环境,一边学习当地防控举措,守护石家庄“120”生命防线,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因表现优异,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先后被廊坊市政府、共青团市委等授予“120”应急转运团队记功奖励、“廊坊市优秀青年突击队”和“最美抗疫卫生健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织就生命保护网


《条例》中提出“本市以建设小于十五分钟急救服务圈为目标,建立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体系”。


结合《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廊坊市在城区规划中制定了院前急救网格化发展方阵,建成了以急救中心为龙头、网络医院急救站点为支撑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设置了12家网络医院、19个急救站点、19辆救护车;6家非院前急救转运站、7 辆转运车;急救队伍 200 余人。 自2013年至今,接听电话68.19万次,救治病人 12.54 万例,2021 年救护车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9分钟,铸就了城区“小于十五分钟急救圈”。


在县域,则按照“大融合”构思,一方面,信息化联网,实现市县指挥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急救资源下沉至基层,缩短农村地区院前急救反应半径。同时,对其他院前急救能力较成熟的县(市)制定个性指标进行重点推进,不成熟的县(市)加大帮扶力度,同步推进,逐步实现“市、县、乡”院前急救全覆盖。

 

图为防护服穿脱培训班现场。
 

“智慧急救”凸显优势


《条例》提出“急救中心及其网络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开展社会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建立指导公众自救、互救的信息化平台”。


按照“智慧廊坊、卫健先行”理念,率先在河北省内开展公共场所AED智能救护站推广行动,首批在公园、商场、社区、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设置了 25 台。除配置有 AED 除颤仪,还配有止血包扎、伤口处理、医用冰袋、轮椅担架等,免费供市民使用。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共计领用 2756 次、一键求救 30次。为确保物尽其用,将 AED 智能救护站与“120”指挥调度系统联网,指挥调度系统终端会在取出AED的第一时间收到报警提醒,并提示位置,必要时可实现“120”调度员、AED 运维后台与取用者的三方通话,实时指导救助。同时定期在站点周边招募志愿者,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培训。通过AED救护站设备支撑、周边志愿者、“120”调度员与救护车等多方智能联动,对急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实施高质量抢救,搭建了早期识别、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的院前院内抢救链,开启了“社会+院前+院内”三方参与的院前急救新模式。


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坚持以“一屏知家底、一网收眼底”为目标,在基础的安克 V7.0 指挥调度系统上,先后安装了满意度回访软件、电子地图、电子病历、系统拨测、无线音视频传输、“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和急救优先分级调派(MPDS)等软硬件系统。


其中,“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项目,以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和一辆在线运行救护车为试点搭建 5G 应急救援平台,实现车载医疗设备数据传输、车载远程会诊、急救车实时视频回传、车辆位置定位、病患电子病历等五大功能。目前,已经完成市“120”指挥调度中心与救护车的 5G 连接,下一步将协助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完成 5G 终端搭建;急救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已经进入招标采购阶段,它可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量化考核与等级评定双轨并行


《条例》中提出“指挥调度人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医疗救护员等急救人员应当经市急救中心进行上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并对其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情况进行管理和考核”。
自2019年8月,廊坊市院前急救质控中心启动运行以来,累计评选科室29次,急救站(含医护司)134站次,管理人员278人次,调度员99人次。共评选出五星级科室17次、四星级科室12次,五星级急救站 1 次、四星级急救站 84 站 次、三星级急救站49站次,五星级管理人员 24 人次、四星级管理人员 159 人 次、三星级管理人员 93 人次、二星级管理人员 2 人次,五星级调度员 49 人次、四星级调度员 37 人次、三星级调度员13 人次。“健康廊坊”的卫生急救体系已成为践行“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有效载体,满意度为99.4%。

文/席念楚

2021年11月23日 11:21
首页    健康廊坊    让急救工作“有法可依”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