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 健康行 | 我的家味道

什么是“家的味道”?对有些人来说,家是每逢周末10多口人的大聚会;是夫妻为了同一个目标而相互打气;是哪怕身在异国他乡依旧心系祖国……每家的味道,不尽相同却又如此相似,因为这背后总能看到家风的传承与闪光。

 



敬老孝亲 每周末到姥姥家聚餐

 


每到周六,3家人10多口齐聚在老人这里共进午餐的传统,在北京市民王洪宇家已经保持了10多年。自打他记事起,周六,就是最期盼的一天。“那天哥哥姐姐都会来,大家一起看电视打游戏,聊聊电影和美食。”王洪宇说,“我们仨从小都在姥姥家长大,情同手足,感情特好。”


时间要倒退20年,老人不到7点就会从床上爬起,去集市上买完菜,回家收拾做饭,等三家子人一来,直接吃现成的,早已成了习惯。岁月不饶人,这两年王洪宇的姥姥由于患有白内障,右眼视力几乎为零。别说做饭,就是走路,老伴都得寸步不离。


“掌勺这事儿,我来接管了。”受爸爸熏陶,王洪宇对做饭很有兴趣,如今作为主厨的他,大姑、二姑和爸爸都成了副手,“这些年大家爱吃什么,口味咸淡,我都门儿清。”


最近几年,家里添丁进口,王洪宇也成了孩子们口中的“舅舅”和“小叔”。最开始的10人之家,一下子增容不少,曾经的餐桌已有些拥挤。有意思的是,这么多年来,坐在桌上的一家人一直遵守着这样的规矩:主位不坐人,晚辈没人坐;老人不动筷,晚辈没人动;吃饭时所有人左手齐刷刷扶碗;吃完饭,碗里一粒米不剩……哪怕是不到3岁的外甥,吃饭时也坐得笔杆条直。“可能是习惯了,从姥爷这辈就开始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有趣的是,即便姥姥现在从“厨师长”的位置“退休了”,但每周她还保留着一道“拿手菜”——亲手制作的腌咸菜。也许是哄老人高兴,每次3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往自家带。


有时候邻居打岔:“这么多张嘴吃饭,直接到餐馆点餐不就行了,做一顿折腾2个小时还不够累的。”每每听到这,王洪宇都打趣道:“这您就不懂了,折腾的过程,正是乐趣所在,正是家的味道。”


夫妻同心 吃动平衡 拥有健康体重

 


“我真没想到,一篇记录减肥的视频这么火。”去年夏天,在小红书社交平台发布后短短3天,家住上海的周茜和丈夫减肥成功的帖子,阅读量破10万,收获了3000多个赞。


数据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曾经自嘲“女壮士”的周茜从生产后的145斤瘦身到110斤。如今,丈夫也从 210斤减到了160斤。


变化的背后是曾经痛苦的经历。“生完孩子后的一段时间,整个人都不好了。”周茜回忆,因为体重超标,身体发出了报警信号,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轻度脂肪肝,其他器官也出现问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十分低迷。“没自信,在家里总爱发火。”


周茜认识到,改变迫在眉睫。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启了减肥之路。每天中午1个小时,在公司旁边的健身房里,总能看到周茜在教练的指导下“拉练”。周茜坦言,刚开始的1个月,是最煎熬的。“自己没信心能坚持,害怕没效果,还要接受着别人的质疑。”


健身的同时,合理膳食必不可少。周茜和丈夫约法三章,“拒绝油炸、拒绝甜腻、科学搭配”。为此,她还特意咨询了营养师,为自己和丈夫制定了科学的饮食方案。“原先早餐很凑合,一人一根油条可能就打发了,现在是牛奶配红薯,每天换样儿做。”


直到现在,周茜都感谢当时的自己。第1个月坚持下来,体重减了10斤。


之后的日子,周茜两口子像“开挂”一般,保持着惊人的自律。她每天下班在家骑动感单车,他每天坚持夜跑5公里。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会跟着父母一起跳操。


“同频共振,才是夫妻相处的最好状态。”半年下来,周茜和丈夫的体型变化肉眼可见。她把这段时间的努力,剪辑成短视频在网上发布,没想到一下“爆”了。网友被前后的对比照惊掉下巴,直呼“这是P图的吧”。


更多的人会私信周茜,询问瘦身秘籍。法务出身的她,擅长笔头作业,她把自己的心得经验毫无保留晒了出来,后来还专门建了一个分享答疑的微信群。“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案例,激励更多的人勇于突破自我,向健康的人生之路迈进。”


反对浪费 家庭饮食尝试小份菜

 


“把剩馒头在盐水里蘸一下再炸,外焦里嫩,松软好吃。”这样的节俭妙招在郭晓东家还有很多,比如吃剩的米饭做成蛋炒饭;吃剩的烧饼又干又硬,就做成羊肉泡馍,或者配着肉片汤吃。


放在之前,这样的场景很难想象。从1996年就扎根餐饮行业的郭晓东,投资孵化了7个餐饮品牌,全国开设了200余家连锁店。对于开店选址、消费者需求、餐饮市场趋势,他如数家珍,但有个难题却一直困扰着他。


因为工作繁忙,难得回家吃饭,每次回去,妈妈就会做一大桌子菜。吃不了妈妈不高兴,都吃完撑得受不了。有几次郭晓东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大家都深有共鸣。“父母觉得,剩了就是没吃饱。”


后来,郭晓东总结了和妈妈沟通的要点:提前商量、按需定餐、小块存放。


郭晓东解释,如果自己不是很饿,会提前告知父母,方便去商超采购前就做好计划,尽量减少冲动消费。对于需要冷冻的食物,可以先分成小份再储存进冰箱。比如肉类,如果一次买得比较多,可以切成小块后装袋冷冻储存,避免了大块冻肉每次做饭前的反复解冻,既延长了肉类保鲜期,又控制了食物的摄入量。


“我们还借鉴餐厅的做法,将食物做成小份菜,多备几种,既可以实现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摄入,又能减少浪费。”郭晓东还跟妈妈一起制定了分餐制计划: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食量盛饭,保证做到“光盘”。


剩饭剩菜在所难免,全部扔掉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浪费,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郭晓东一家也会进行适当处理。如今,郭晓东再也不用为回家吃撑而担心了。


心系祖国 舌尖上的乡情

 


“小朋友们,这个中秋团圆夜,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冰皮月饼,咱们先揉冰皮,再包馅和压模。”如果不说,你不会想到这是距离北京近9000公里的西班牙,北京妈妈李夏正在教孩子和邻居家小朋友DIY月饼的现场。好几位围着围裙的小朋友,在李夏的指导下兴高采烈地做着冰皮月饼,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2014年便定居西班牙的李夏,无论是传统佳节,还是特殊日子,她从未忘记家的味道。“在外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会让我们更加思念祖国和亲友。”李夏说,象征着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一定是要有仪式感的。在西班牙,尽管商店里有月饼,但是可选择的口味并不多。“我希望孩子通过自己制作月饼的过程,了解中秋的含义,理解朴素的中国文化。”


豆沙馅是李夏最喜欢的口味,小时候,妈妈总会为她特意多买几个。如今没有现成的红豆沙,李夏和丈夫就自己动手,连煮带炒,自制出了一盆红豆沙。挑选模具时,也特意选了带福字的图案。当看到成型的月饼从冰箱端出时,大家的喜悦溢于言表。“能吃上一口月饼,感觉离家又近了几分。”


除了在家里向孩子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在亚马逊工作的李夏,同样也在向外输出中国文化。她在公司创办了一个“亚洲人在亚马逊”的社团,中秋节当天,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月亮寄相思”的活动,共计600余人参与,牢牢给“中秋节”这个中国IP做了次推广。

 



晒晒我家餐桌


自从开展“健康家·味道” 健康美食征集活动以来,陆续收到了很多优秀作品,本报摘选了部分送选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积极参与,让健康节俭成为家庭餐桌新时尚。

 


投稿人:杜晶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新嘉园小区
孙女4岁生日那天,奶奶特意给孩子“加餐”,煮了一碗长寿面,希望孙女健康成长。

 


投稿人:白骅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恒大城小区
平时工作在沧州的夫妻俩,每年夏天都会带着孩子回趟位于秦皇岛的姥爷姥姥家。迎接他们的,一定是姥爷精心准备的海鲜盛宴。

 


投稿人:李蔚
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金砂南门大路一巷
在北京工作的李蔚每次回到老家汕头,都会让妈妈做一道汕头牛肉丸。纯手工制作,牛肉全部现切,吃上一口嚼劲十足、口感鲜嫩,家乡的味道一下子就找到了。

 


投稿人:侯志霞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紫南家园小区
作为“家庭后勤部长”,侯奶奶每天负责全家人的晚餐,每个人的喜好她都一清二楚。炒菜花,是全家人最爱吃的一道菜。

 


投稿人:王建斌
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明光小区
8月6日是王建斌岳母的生日,也是这个大家庭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两个女婿早早商量起今年的“菜单”。经过精心准备,他们献上了一桌丰盛佳肴。

 


投稿人:杨梅
地点:深圳市宝安区满京华云晓公馆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深圳奋斗,节假日期间,经常聚到一起,各自亮出绝活,准备一桌子佳肴。

 


投稿人:闫炎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街道小关北里小区
怀孕期间的健康饮食尤其重要,丈夫亲自出马,科学搭配,每天“花式”做饭,每一道菜都是满满的爱意和幸福的味道。

 

文/张天一

 

2022年8月22日 09:25
首页    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    好家风 健康行 | 我的家味道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