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穴”藏在你的腿上

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夏”,很多人会感觉身体乏力、胃口不好,还会有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季节的不同,需要调养的脏腑也不同。春调肝、夏调心、秋调肺、冬调肾,夏秋交替最适合调理脾胃。


身体疲乏或是脾虚表现


中医认为:“脾胃为生气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即吃进来的食物要在胃中储存,脾主运化是指脾将胃储存的食物消化吸收,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对于消化系统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于现代医学对消化器官的定义,中医所指脾脏不仅主管消化吸收,还维持气血运行,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脾胃功能弱可以从排泄物表现出来:一种是排泄物出不去,胃肠蠕动慢,可能会造成便秘;另一种是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不好,水液都停在体内,形成腹泻、溏泻、大便不成形等。如果总是感觉身体疲乏、头身困重、浑身没劲,可能就是脾虚的表现。


人的体表经络对应体内脏腑,穴位分布在经络上。脾胃与之相联的经络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通过按摩、推拿、针灸相应穴位,可以缓解胃痛,治疗腹泻、便秘等疾病。


疏通经络 养出好脾胃


足阳明胃经的走行是从眼睑下方开始,经过鼻子和嘴唇在脸颊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沿着下颌角走到前额;另一个向下通过颈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一直到脚的中指。在这条经脉上,常用的穴位有地仓、足三里、天枢、犊鼻等穴位。其中足三里是最常见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指,是胃肠道疾病之要穴,治胃胀、胃痛、嗳气、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痢疾等。此外,足三里穴配天枢穴按摩,治疗肠鸣效果较好。


上巨虚穴:位于足三里穴向下4指处,是肠腑在小腿上气血最聚集的一个部位,主要对应大肠。按摩此穴,可以点揉,也可以用手轻轻敲击。上巨虚穴和天枢穴配合按摩,专治肠道疾病。


足太阴脾经起始于足拇指内侧端,沿足背内侧、内踝前面、胫骨内侧后方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叉到足厥阴肝经的前面,再经大腿内侧进入腹部。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上行到舌根部,散布于舌下。在这条经络上,常用的穴位有公孙、三阴交、血海等,主治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疾病。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最高点3寸,胫骨内侧后缘,是胃肠道疾病要穴,主治肠鸣腹胀、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常与足三里穴配用,对于胃痛有很好的镇痛效果。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按压3-5分钟,以按压部位产生酸痛感为佳。

 

文/邢丽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2022年9月2日 10:38
首页    中医养生    “养胃穴”藏在你的腿上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