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共建共享健康美好生活——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1952年,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始终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突出卫生问题,在不同时期,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表彰我国爱国卫生运动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70年来,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在全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始终坚持爱国卫生运动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始终坚持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目标,从“除四害”“两管五改”到城乡整洁行动,从“五讲四美”“三讲一树”到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养成,从卫生大检查、卫生城镇创建到健康城镇建设,始终围绕解决突出卫生健康问题,依靠群众路线建立社会防线,积极应对重大疫情,有效防治重点疾病,有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着力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全面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丰富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六项行动、五项活动、四项建设”,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下大气力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广大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六项行动” 营造城乡健康环境


(一)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持续开展两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工作责任体系,共同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广大群众整治环境卫生,清理生活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216个,逐步实现村庄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二是开展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市容环境卫生薄弱环节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吸尘式机械化清扫作业。同时,根据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标准,加强城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和水域的清扫保洁,城市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三是以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启动建设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20个,垃圾分类已覆盖居民小区12386个。现阶段,正常运营的县级以上生活垃圾处理场(厂)95座,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8.94%。全省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四是加强城市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建设,建成运行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143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79%和92.8%。完成555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31.4%。五是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养护责任,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7万公里,创建46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二)实施饮水安全保障行动。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省政府把饮水安全纳入对各市县绩效考核。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效改善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条件和卫生状况,近10年来累计完成农村供水投资210亿元,建成各类村镇供水工程3.6万处,解决了294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总受益农村人口近200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4%。着力推进饮水型氟超标和苦咸水改水,累计解决36.6万人高氟水问题和22.8万人苦咸水问题。建立了供水水厂自检、水利行业巡检、卫健部门抽检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巡查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三)实施生态保护行动。深入实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汾渭平原联防联控,强化科研投入,实现“一市一策”精准治霾,2021年优良天数平均295.4天,优良率80.9%。修订《陕西省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2大流域、3个板块、25个重点河流控制单元、111个国控断面”的管控体系,持续推进“三江三河”污染防治,33个国家考核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完成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105个县(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开展531个土壤污染重点单位隐患排查,强化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四)实施食品安全保障行动。完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事故调查等5项制度,开发应急指挥工作平台,全省食品安全事故率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十项攻坚行动,实施量化分级和“明厨亮灶”管理,全省学校“明厨亮灶”率达到98%以上。加强网络餐饮智慧化监管,建成食品生产经营电子许可证系统,全面启用《食品生产许可证》电子证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达标合格证制度,将104个涉农县纳入“证码合一”管理,可追溯基地面积达446万亩。加强食品抽检检测,完成16.5万批次食品监督抽检和6.2万批次食用农产品定量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3%和98%,核查处置率100%。


(五)实施卫生厕所普及行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资源、以村为主组织实施的农村改厕工作机制。创建群众意愿征询、施工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后续管护、第三方评估五项改厕制度。围绕关中湿陷性黄土、高寒地区防冻、陕南山区人居分散等施工条件,探索陕北渭北冷寒干旱地区深埋防冻、负压直压式厕所,关中陕南地区节水型粪污污水协同处理等模式,总结推广三大类28个典型案例。截至2022年6月底,全省累计改建农村户厕469.9万座,普及率达到75.8%。


(六)实施病媒生物防制行动。坚持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原则,国家卫生城镇鼠、蚊、蝇、蟑密度控制水平均达到C级标准。在地市常规开展病媒生物生态学和抗药性监测,为病媒传染病预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按照专群结合,综合施策的思路,引入专业PCO公司,集中消杀,科学治理,有效减少病媒生物密度。结合卫生创建、爱卫月活动、周末卫生日等活动,积极发动群众清理垃圾粪便、杂物乱堆、积水容器,铲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四害侵入程度不断降低。


“五项活动” 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一)开展重点疾病防控活动。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从2015年开始,我省将艾滋病、出血热、结核病等10种传染病列为陕西省重点防治传染病,在全国率先实施专病专防、精细化防控策略,10种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近年来,我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波动在365.14/10万—922.09/10万之间,2021年发病率较十年前下降31.99%。


(二)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聚焦影响健康的难点重点问题,分别围绕“防疫有我 爱卫同行”“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等活动主题,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为重点,在报纸、杂志、微信平台、网络刊出一大批优质科普文章与视频,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和推广膳食健身方法,普及传染病防护措施,教育群众养成文明绿色健康生活习惯。将科普知识制作成公益广告,在各级电视台滚动播放。组织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培养文明健康新习惯。从2012年开展首次全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以来,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从当初的5.51%提升至现在的21.16%。


(三)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实施社区、镇村、移民搬迁安置点健身器材配送工程18221个,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区示范带工程、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及各类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22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5平方米,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成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121个,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1.73%。编印《全民科学健身100招》系列丛书,免费向健身群众发放,举办体育健身行“五进”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技能大赛,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2.54人。开展丰富的群众健身活动,打造了环秦岭系列比赛、渭河自行车赛等十大品牌赛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1641万人,占人口比例43.18%。


(四)开展禁烟控烟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春节等卫生健康日和节庆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烟草危害宣传教育活动,将控烟科普宣传融入健康城镇建设、健康细胞建设等工作中,不断提高群众控烟意识和烟草危害认知水平。截至目前,全省无烟党政机关建成率为83.8%,基本实现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建设全覆盖目标,无烟家庭建设持续推进。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戒烟门诊,开展戒烟登记、随访、辅助治疗等戒烟干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开展戒烟咨询服务。鼓励各市出台公共场所控烟法规,西安市出台实施《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率先实现控烟地方立法。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西安市政府颁发了“世界无烟日奖”,成为第3个获此殊荣的国内城市。


(五)开展慢性病控制活动。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引领民众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目前,全省已建成慢病示范区44个。在大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强化职业病防控,将重点职业病监测从28种扩大到132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从15个重点行业扩大到18个,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实现了市县全覆盖。2021年全省共报告职业病1310例,报告病例数较2020年下降了20.1%。


“四项建设” 强化社会健康管理


(一)爱国卫生制度建设不断完善。1998年6月,陕西省通过了《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标志着我省爱国卫生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并根据实际进行了3次修正。2015年和2021年,省政府2次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就做好新形势下爱国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及时调整省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成人员,2019年组建了新一届爱卫会工作机构,成立了省政府相关领导任主任,34个部门有关领导为成员的新一届爱卫会,制定了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规则,完善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保障爱国卫生运动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二)卫生城镇创建持续深化。围绕省政府提出全省地级市国家卫生城市全覆盖目标,及时修订出台《陕西省国家卫生县卫生乡镇评审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和陕西省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单位标准,进一步完善卫生创建工作程序和标准。每年举办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培训班,采取选派专家一线指导、多轮暗访、督导问题整改落实等方法,推动卫生城镇创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坚持重点下移、以城带乡、城乡联创、统筹治理的原则,加强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力度,努力建设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生产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3个国家卫生城市,63个国家卫生县城、123个国家卫生乡镇,10个设区市已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全覆盖,西安、宝鸡、铜川、渭南、汉中5个市也实现了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创建省级卫生乡镇724个、省级卫生村4106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4882个。


(三)健康城镇建设初见成效。找准国家卫生城镇创建与健康城镇建设的结合点,把健康陕西建设、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指标纳入卫生城镇创建体系。坚持将人的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注重环境卫生治理向注重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转变,将国卫复审与健康城镇建设统筹融合,协调推进。积极推进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建设,汉中市作为国家试点城市,延安市、渭南市作为省级试点城市,开展公共政策和重大项目健康评价工作。9个设区市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等方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完成两轮国家健康城市评价,宝鸡市纳入国家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延安市摘得健康中国首届标志城市桂冠。


(四)健康细胞建设深入开展。出台了《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实施意见》《省级健康细胞示范建设评价体系》等政策文件,把健康细胞示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召开健康细胞建设现场推进会,组织各类健康细胞培训会。8类健康细胞以健康制度建设、健康环境改善、健康行为养成、慢性病防控等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循环循证,开展结合实际、有特色的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村庄、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医院等7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达到2.21万个,健康家庭示范建设295.7万户。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陕西永不止步。进入新时代,陕西将全面总结爱国卫生运动70年尤其是近1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情,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掌握健康知识、增强防病意识;维护公共卫生、净化美化环境;科学佩戴口罩、看病网上预约;勤洗手常通风、不乱吐不乱扔;提倡戒烟限酒、坚持适量运动;使用公勺公筷、拒食野生动物;合理膳食搭配、拒绝餐饮浪费;保持平和心态、积极乐观自律;参与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出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健康环境的共同守护人!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0月30日 11:45
首页    健康中国行动    文字列表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共建共享健康美好生活——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