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黄村镇新开村新开街微型无人售卖菜市,摊主无须守摊,人们买菜时只需放钱入篮、拿菜即走, 诚信文明蔚然成风。 图/视觉中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意见》强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意见》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必须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他介绍说,要稳扎稳打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唐仁健说,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确是极丰极深。


全面提升 硬件、软件两手抓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2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介绍。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意见》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


一手抓硬件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作为到2035年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我国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构建三个机制。一是规划引领机制。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二是风貌引导机制。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又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痕迹的“年轮”,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三是农民参与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多听群众意见,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


一手抓软件建设,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农业生产讲求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农村生活讲求人心和善、以和为贵,村落民居讲求顺应山水、和于四时。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一是整合载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完善网格化整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把积分制、清单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整合起来,把各部门的力量统筹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二是创新抓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强化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

 


图为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计生协开展“传承健康家风,弘扬传统美德”健康家风建设宣传活动。 图/通讯员 沈妙玲


美满姻缘莫用彩礼丈量


近年来,彩礼在一些地方攀比成风,导致本应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异化为以彩礼为前提,不仅降低了婚姻的甜度,还加重了经济负担。婚姻幸福不应用彩礼多少来丈量,以情感为纽带的婚姻更不应异化为“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的交易。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条件越差彩礼越高、家里越难彩礼越高”的现象,个别家庭甚至“因婚致贫”。还有的家庭囿于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将嫁女所得的彩礼用于给儿子娶媳妇,形成区域性彩礼金额越涨越高的恶性循环。现实中,高价彩礼屡屡引发社会问题。或让适婚青年“谈婚色变”,或让本应喜结连理的男女情感破裂,甚至反目成仇直至引发刑事案件,上演“人财两空”的悲剧。即使成婚,高价彩礼也埋下了矛盾隐患,加剧了双方的不平等地位,进而影响到家庭关系和夫妻情感,让尚未稳定的婚姻关系平添变数。


民政部已将婚俗改革纳入日程重点推进,民法典也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多部门出台开展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一系列制度设计正在为彩礼“降温”、为爱“减负”。但要让人们从思想上摒弃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习,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移风易俗方法路径,例如,因地制宜制定指导性彩礼标准,利用红白理事会等抵制高额彩礼,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效应等,进一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育观。


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家风带动纯朴民风、促进文明乡风。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榜样人物,他们当中有乡村医生、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他们被誉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父子两代 守护乡亲健康

 


图为吴庆臣阅读医学书籍。


6个自然屯,1400多位村民,哪家老人患有基础病,谁家媳妇到了预产期,哪家的孩子该接种什么疫苗,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新农街兴农村47岁的乡村医生吴庆臣都记得一清二楚。


“自我记事起,父亲就总是在坐诊、出诊或是出诊的路上。”吴庆臣的父亲扎根乡村从医50余年,在耳濡目染中,吴庆臣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位心中装着父老乡亲的乡村医生。


自卫校毕业后,他便随父从医,至今已有27载。吴庆臣深知提高自身医学素养的重要性。他白天跟随父亲学习诊脉、针灸等中医技能,晚上钻研各种医学典籍,潜心学习各类医学知识,并先后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证。他尽其所能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从医以来,无论寒暑、路途远近,只要村民有需要,吴庆臣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住在兴农村洋犁地屯的李大娘患有肺源性心脏病,在一个寒冬的深夜,李大娘气喘突然发作。吴庆臣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刻起身出门,母亲担心雪大路滑,劝他联系急救车。而吴庆臣只留下一句“病情只有我最清楚”,便开动摩托车消失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夜里。


行驶在积雪的山路上,吴庆臣只能走走停停,后来干脆放弃摩托车背起药箱徒步前行。见到他时,李大娘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吴庆臣一边安抚李大娘,一边为其用上强心、止喘药。渐渐地,李大娘的症状缓解了,面色也逐渐恢复。直到此时,吴庆臣才发现自己裤子上冻的冰溜子化了一地。而这只是吴庆臣行医生涯中的一个插曲。他不仅是村民的健康守门人,也是乡亲们 “最亲近的人”。


为了提高乡亲们的保健意识,吴庆臣挨家挨户去宣传健康知识,告诉乡亲们体检的重要性。让他欣慰的是,现在村里老人对体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吴庆臣说:“我要像父亲那样,扎根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小山村,一辈子守护在父老乡亲身旁。”


做勤廉“村官” 全心为家乡服务

 


图为星火村党支部书记陈丽作动员讲话。


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铺镇星火村,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村干部,说到她,村里男女老幼都赞不绝口。今年45岁的陈丽是星火村党支部书记。实际上,在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前,陈丽已在村里小有名气。村中的大事小情,她都积极参与。谁家有困难,她能帮则帮。


陈丽的热心,源于良好家风熏陶。陈丽的爷爷曾是村委会主任,经常为群众的事忙前跑后。听着爷爷故事长大的她深受影响,发展家乡、造福村民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她心中。


2018年9月,星火村黄家湾修建环形公路,需要筹集修建路基资金。作为村里的党员代表,陈丽主动请缨,一边为村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发出倡议,组织村民捐款。为了修路,陈丽磨破了一双平底鞋,划破了两条裤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丽及其亲属带头捐款下,不到半个月,就募集了7.9万元的修路资金,仅用了1个月零6天时间,1800米的循环路就完工了,村民一片叫好。


见到村中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田地因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改变家乡面貌并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在陈丽心中越来越强烈。2018年11月,星火村换届选举,在家庭聚会上,陈丽提出了想竞选村支书的想法,全家人一致赞同,嘱咐她要廉政为民、多为群众办好事、带领乡亲们致富。 2019年5月,陈丽正式成为了星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立志要勤勤恳恳工作,竭尽全力为家乡服务,做一名清正廉洁、踏实担当的好干部。


“当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陈丽的座右铭。困难群众是陈丽最大的牵挂。每到冬季,她担心92岁的独居老人赵奶奶受冻,将自家的新棉被给老人送去铺好,老人紧紧握着她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次,村里项目建设过程中,因施工不当损害了群众利益,施工方想蒙混过关,就给陈丽送高档化妆品,陈丽当场拒绝并要求对方立即弥补群众损失。在陈丽带领下,星火村被评为湖北省2021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让更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图为金喜梅教员工缝制服装。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红梅制衣有限公司的服装加工车间里,一台台电动缝纫机“哒哒”作响,女工们正在机器旁飞针走线,缝制服装。制衣,对金喜梅而言,不仅是支撑家人生活的稳定收入来源,更是一份热爱的事业。20多年来,她将制衣小店发展成为制衣公司,带动周边妇女劳动力就近就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金喜梅家庭荣获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金喜梅从事制衣行业,源于母亲的影响。她至今清晰记得乡亲们来家里找母亲做衣服的情景。小时候生活困难,母亲就帮人做衣服补贴家用,凭着手艺好、样式新,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母亲做衣服,这让童年的金喜梅感到无比自豪。在母亲熏陶下,她也向往着有一天能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个家。


1996年,金喜梅将开制衣店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在丈夫金红玉的支持下,红梅制衣工作室在兴盛乡下金村开张了。因为手艺精湛,制衣工作室的生意络绎不绝。金喜梅也有了更大的理想,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2017年,红梅制衣有限公司成立,员工增至30多人。2021年建立起服装加工车间,带动当地100多人致富增收。


于莲芳是金喜梅招收的第一批员工,从农村妇女变身为制衣工人,改变的不仅是身份,更是她和家人的人生轨迹。10多年间,于莲芳先后将3个孩子供养成大学生。如今的于莲芳已是元老级员工,对她来说,这是一份离家近、能赚钱,还可以照顾家人和孩子的理想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红梅制衣有限公司,有很多像于莲芳一样的女工,金喜梅聘请服装行业的专业老师为她们培训,对初入公司的员工从最基础的工艺开始,让每名员工都能学得会服装制作工艺和技能。创业难,守业更难,除了培训技术骨干,金喜梅还注重培养有能力的员工成为企业管理人才,为更多妇女提供创业平台。受其影响,她的女儿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返乡加入到公司,用原创设计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朱燕

责编/耿静

审核/张林

 

2023年3月5日 16:04
首页    深度【封面】    【深度】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