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传播时代健康强音

大力普及健康知识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世界卫生日活动的通知》,将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优质资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世界卫生日的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改善卫生状况,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作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实施的15项专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的目标,并对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基本技能素养水平都分别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

 


图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疾控中心开展健康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明确了个人和家庭的行动内容。


正确认识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倡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共同应对健康问题。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心态平和。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遮掩口鼻。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吸烟者尽早戒烟,少喝酒,不酗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健康体检。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成人每次献血400ml不影响健康,还能帮助他人,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关注健康信息。学习、了解、掌握、应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遇到健康问题时,积极主动获取健康相关信息。提高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优先选择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及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等正规途径获取健康知识。


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会测量体温、脉搏;能够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遇到呼吸、心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触电者时,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发生火灾时,会拨打火警电话119,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应用适宜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开展自助式中医健康干预。


科学就医。平时主动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联系,遇到健康问题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小病诊疗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病到医院。遵医嘱治疗,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


合理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每次就诊时向医生或药师主动出示正在使用的药物记录和药物过敏史,避免重复用药或者有害的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服药前检查药品有效期,不使用过期药品,及时清理家庭中的过期药品。妥善存放药品,谨防儿童接触和误食。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营造健康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互相提醒定期体检,优生优育,爱老敬老,家庭和谐,崇尚公德,邻里互助,支持公益。有婴幼儿、老人和残疾人的家庭主动参加照护培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倡有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家庭实行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配备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耗材等)。


鼓励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明确,社会和政府行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立并完善国家和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中央级媒体健康科普活动的专家应从国家科普专家库产生,省级媒体应从省级以上科普专家库产生。建立并完善国家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出版、遴选、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组织编制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南,由专业机构向社会发布。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依托专业力量,加强电视、报刊健康栏目和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和监管,以及对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和通报。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健康信息平台要依法依规勒令整改,直至关停。对于科学性强、传播效果好的健康信息,予以推广。对于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的虚假信息,组织专家予以澄清和纠正。


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各医疗机构网站要根据本机构特色设置健康科普专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三级医院要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计划,建设微博微信新媒体健康科普平台。开发健康教育处方等健康科普材料,定期面向患者举办针对性强的健康知识讲座。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显著提高家庭医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必备知识和技能。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鼓励健康适龄的公民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同时,要求建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扶持中央广电总台和各省级电台、电视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

 


图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学习口腔清洁知识。图/视觉中国

 



第四届健康科普网络晚会将于世界卫生日全网直播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以“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传播时代健康强音”为主题的第四届健康科普网络晚会将于当日在全网直播。


晚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中国家庭报社共同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平安公益支持。著名主持人周炜、著名表演艺术家黄晓娟将作为健康观察员出席晚会。晚会主持人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刘婧、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白迪担任。


为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守护大众健康,晚会现场,将发布10条公众关注的热议健康话题。话题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合理膳食到安全用药,从美容到养生,从睡眠到运动,从生活习惯到心理健康。10位医学大咖将就热议健康话题进行答疑解惑。


热议健康话题将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家庭报、微博政务、快手健康、凤凰网健康、新浪健康派、搜狐健康、医师报、健康界等10家权威健康媒体代表发布。


晚会除了科普内容“硬核”,科普形式亦生动活泼。歌舞、短视频、脱口秀等节目轮番上演,每一个节目都与健康息息相关。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战线的医务工作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他们自编自演,将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据了解,第四届健康科普网络晚会是2023年健康科普全网直播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晚会第一次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它的前身是“315+E”云打假健康科普晚会。


话题1:开水烫餐具能消毒吗


外出就餐,饭前第一件事是干啥?洗手?拍照?还是烫餐具?碗、筷子、杯子、碟子一个也不放过,必须接受一次高温的洗礼……听上去挺干净卫生的,但用开水烫餐具,真的可以消毒杀菌吗?


解读专家:胡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话题2:隔夜菜会导致癌症吗


生活中有些人十分节俭,经常将吃剩的东西放在冰箱保存,隔天加热后再次进食。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不要进食隔夜菜,否则身体健康有可能会受到影响。那么,吃隔夜菜是否容易致癌呢?


解读专家:何丽(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话题3:“网红”十字棍可以矫正体态吗


近年来,网络上刮起一阵“十字棍”轻松矫正体态,让身姿挺拔起来的热潮,大家为了改善“圆肩”“驼背”纷纷跟风购买,这么简单的一个十字棍真的能够帮助使用者改善体态,让你“抬头挺胸”吗?


解读专家:唐向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青年医师分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话题4:药物漏服应该立即补服吗


吃药应遵循“按时、定点、足量”原则,不能擅自增减量,更不能擅自停药。但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事发生:出门忘记带药、做事太投入忘记吃药、药吃完了还没来得及购买……相信不少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如果漏吃了一次药,需要补上吗?


解读专家:张海英(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话题5:免疫力越高越好吗


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大量病原体的威胁,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免疫力会保护人体,并对病原体进行防御和消除,降低患病率。那么,身体的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吗?


解读专家:曹炜(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免疫分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


话题6:褪黑素是天然安眠药吗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以及夜生活的日渐丰富,很多人在夜间会选择熬夜工作、学习或者娱乐。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很多睡眠问题。为了解决失眠,一些消费者会选择服用褪黑素助眠。他们认为褪黑素是一种天然无害的“安眠药”。真的是这样吗?


解读专家:詹淑琴(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话题7:坐在高温下的石墩上能治疗痛经吗


有女性网友发文称被痛经折磨十余年,无意间坐上暴晒下的石墩子,疼痛竟立刻缓解。“暴晒下的石墩子热疗治痛经”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众饱受痛经之苦的女性网友纷纷转发评论。高温下的石墩子真的能治痛经吗?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解读专家:谭先杰(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


话题8:抑郁症是“矫情病”吗


对于抑郁症,很多不了解的人给它贴上了各种标签:“矫情”“爱哭”“想太多”,认为抑郁症就是字面意思的“伤春悲秋”,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么,抑郁症真的只是“矫情病”吗?


解读专家:柏涌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上海长征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


话题9:甘油三酯、胆固醇高是吃出来的吗


随着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高血脂人群规模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吃不饱、吃不好,到如今的营养过剩,许多人化验血脂时发现甘油三酯、胆固醇高,这是不是因为吃得好了、吃得多了引起的呢?


解读专家:杨清(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心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力衰竭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话题10:食补胶原蛋白可以延缓皮肤衰老吗


随着年龄增长,岁月的痕迹悄悄地显现:皱纹爬上了人们的脸颊,皮肤开始衰老。不少人喜欢吃猪蹄、鸡爪和肉皮,也有人钟情于吃桃胶。他们认为,这些食物不仅口感香糯,还能补充人体流失的胶原蛋白,延缓皮肤衰老。但是,这么做真的有效吗?


解读专家:孙秋宁(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与艺术分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和医学皮肤美容中心主任)

 

文/朱燕

 

2023年4月6日 13:39
首页    深度【封面】    【深度】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传播时代健康强音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