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健康社区助力健康中国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成就有目共睹,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 98 万个,卫生人员超440万人,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建设健康社区,对提升社区健康治理水平,有效控制社区健康危险因素,减少社区常见健康危害,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社区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健康细胞”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养结合与签约服务:家医签约 助力医养健康管理新模式

 


谢远玲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全科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全国百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广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病床、出诊服务等,还与辖区内养老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为护理站提供技术指导等。中心以老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相结合,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互动发展,推进养老服务多元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在社区实现。


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医养服务品质的同时,中心不断探索健康与慢病自我管理新模式,连续九年与广东省营养学会及公共营养专委会携手推进居民膳食营养干预工作,引进“斯坦福慢病自我管理课程”,打造“我的营养我做主”“我的健康我管理”健康管理品牌,被授予全国社区营养门诊示范中心称号。为全面提升社区医学营养服务能力,中心探索建立从“生活方式干预”到“营养干预”健康管理品牌,获全国社区营养干预门诊称号。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线下活动发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受众面,从现烹形式到食谱制作,从普适营养到病态营养主题竞赛,逐步提升居民对营养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


截至2022年12月,中心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数为18533人,家庭医生基本服务包签约5644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6.2%,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1.3%。中心为辖区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建档8353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3580人。


慢病精准管理新模式:互联网+助力糖尿病患者精准化管理

 


赵慧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糖尿病门诊是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一大特色,通过互联网+助力糖尿病患者精准化管理,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中心于2022年10月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管理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并发症发生。


共同照护是以患者为核心,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让“共同照护”实行“院内院外一体化,线下线上一体化,软件硬件一体化”的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包括药物、饮食、运动、监测、风险控制、心理应对和问题解决,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照护的闭环管理。


就诊前,家庭医生引导糖尿病患者到照护门诊,照护师为患者介绍照护门诊,讲述规律复诊、自测血糖和进行并发症筛查的重要性等疾病科普,指导患者使用智能血糖仪和手机APP。诊中,医生可通过患者的健康报告,了解患者居家自测血糖数据,给予其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诊后,患者与照护团队的连接由院内延伸至院外。患者可在APP学习科普文章、视频等,还可在线上咨询包括饮食、运动、用药方面等一系列问题,照护师会在3分钟内给予答复。当患者触发低血糖、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血糖大幅波动、长时间未监测血糖等,照护师会主动联系患者,提醒患者及时就诊,避免风险事件发生。


截至2023年,中心通过糖尿病共同照护管理模式为328名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经过对其中292人管理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进行比较,糖化不良率从4.17%降至0%。


多元社区卫生新探索:医育结合 打造“十分优享”婴幼儿照护服务

 


范敏华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区计生协专职副会长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医育结合”服务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全域推进,加快实现“幼有善育”。


为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杭州市上城区制定实施《上城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医育结合工作方案》,全区14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71家托育机构、38家婴幼儿成长驿站签定协议,为属地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巡回指导和保健服务,今年一季度累计开展指导服务104次。


为健全相关配套支持措施,制定《上城区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发展相关办法》,通过财政奖补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普惠托育服务,目前已认定普惠托育机构38家。将医育结合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量考核,提升基层参与积极性。


以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海贝托育园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医育结合工作室,在全市先行先试“医育结合五个一”服务模式:一个工作室、一个签约家庭医生、一套生长发育监测、一系列家长讲座、一套儿童健康手册,并提供上级医院精准转诊服务。


为夯实服务基础,上城区组建由儿保医生、保育老师和志愿者为核心、省市医院专家为支撑的托育服务团队,与市妇产科医院合作定期举办基层妇儿保健人员、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全区年均培训300人次。同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医、防、护”三位一体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并与省市儿童医院签署协议,推动儿童保健与诊疗服务深度融合。


社区心理科室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解决“心病”

 


鄢慧妤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探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丰富社区服务供给,设立心理咨询室,为辖区居民提供精神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心理知识普及、心理评估、科普减压、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13年。2010年,中心正式开启了心理咨询工作。为满足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013年,中心将心理咨询费调整为签约服务包的收费方式,进一步推广心理咨询服务。随着心理咨询服务工作逐步夯实,根据来访者需求及中心发展规划,2017年,心理工作室正式成立。2021年,中心开设精神科门诊,并于2022年获评“四川省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同时,精神科门诊医务工作者团队也在不断成长壮大。咨询人数也从最初的每月3-5人次增至目前每周20-30人次。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方便居民就近、便捷地咨询解决一部分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居民对心理或精神类疾病存在的病耻感。


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是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初衷。中心还定期开展心理科普进学校,关爱孕妈妈健康沙龙、成都市图书馆公益心理健康讲座等一系列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对特定群体进行心理筛查、情绪疏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心病”。

 

2023年5月25日 10:10
首页    深度【封面】    【深度】健康社区助力健康中国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