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守护孩子明眸“视”界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的通知》,强调要预防为主,推动关口前移,倡导和推动家庭及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表示:“主要目的是利用暑期进一步加大向社会和儿童家长普及儿童眼保健科学知识的力度,提高视力不良防控意识,形成从小培养儿童科学用眼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为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借助“VR技术”向学生们展示近视是如何形成的,让孩子们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意义。  
图/通讯员 高煦  胡悦建


把握暑假近视防控重点时段


暑假时间长,儿童青少年如果生活作息不规律、户外活动不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很容易发生近视或加深近视程度。为引导儿童青少年暑假期间科学用眼、规律作息、主动防控近视,近日,第二届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发布了《2023年暑假多场景近视防控二十问答》(以下简称《问答》),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指导,倡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引导儿童青少年合理规划假期生活、规律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


《问答》提出,家长要主动关注孩子眼健康,当孩子反映看近清楚、看远模糊,或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眯眼视物、频繁眨眼、习惯性揉眼、皱眉、歪头视物等现象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定期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可以清楚掌握孩子的远视储备量或近视状况。当发现孩子远视储备量不足或近视加深时,要积极采取措施,科学防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在75度以上,裸眼视力低于4.9,建议配戴合适的眼镜。75度以下的,可以在有需要时配戴眼镜。是否戴眼镜,需结合专业检查确定。


暑假期间,有的学生会通过激光手术实现“摘镜”。然而,做激光手术有一定的手术适应证,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通过相关检查进行科学评估。激光手术虽然解决了近视带来的视力问题,但无法改变近视导致的眼球结构改变,尤其是眼底改变,并不能治愈近视。术后仍然要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避免视疲劳,关注视力情况,定期复查。


科学证明,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显著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方法。户外活动的关键是“户外”,要保证活动空间有充分的视野广度,而不是活动内容、方式和强度等。


暑假天气炎热,对于室内运动是否可以预防近视的疑问,《问答》明确,室内视野不开阔,光照强度不够,防控效果不理想。户外光照充足,这是预防近视的关键。球类运动是优先推荐的户外运动方式。在打球时,双眼追踪球类远近运动轨迹,可以有效锻炼眼外肌、睫状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跑步、做操、散步等也是不错的户外运动方式。


电子产品“护眼模式”能防控近视吗


《问答》提出,自觉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减少非学习目的的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屏幕较大且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建议优先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总体原则是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根据环境调整亮度。周围环境较暗时,要打开房间灯光照明,避免在过暗的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


是不是打开电子产品的“护眼模式”,就可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呢?实际上,“护眼模式”是通过调节电子产品屏幕的色温和亮度,把屏幕的光谱调到偏黄色的暖色系,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让屏幕没那么刺眼。而电子产品对于眼睛最大的伤害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产生的视疲劳。因此,电子产品即使打开了“护眼模式”,并不会产生想象中的护眼效果,更不能防控近视发生。


观看电视时,眼睛应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观看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大于50厘米(约一臂远),视线微微向下,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才能有效减轻视疲劳等现象。


持续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眼睛容易产生干涩、视疲劳等不适现象,可以休息或眺望远处,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多眨眼睛让泪液充分湿润眼睛。热敷是缓解眼睛干燥和疲劳的有效方法之一。若干眼严重,可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眼表功能分析,查明原因,对症干预。矫正不到位的屈光不正易导致视疲劳,应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视力、屈光度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屈光不正矫正。


提升近视防控和矫治水平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为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科学矫治工作,《“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


在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规划》提出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等要求。制修订近视防控相关标准,形成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标准体系。强化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通过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系统开展近视专项监测,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国县(区)近视监测100%全覆盖,动态掌握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及危险因素变化情况。逐步扩大中小学生视力筛查人群,加强视力监测网络建设,针对性开展专家进校园行动、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等干预措施。


在推动近视科学矫治方面,《规划》要求指导医疗机构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要求,科学开展验光等检查,强化高度近视患者早期预警和干预,提升近视早期诊断、早期控制能力,减少因高度近视而导致的视觉损伤。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近视矫治服务,制定完善角膜塑形镜等临床应用规范,加强近视相关手术操作监管,持续提升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


同时,《规划》提出强化0-6岁儿童眼健康服务平台建设。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确保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落实《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眼科的联动作用,构建上下分工、各有侧重、密切合作的儿童眼保健服务网络,早期筛查儿童常见眼病并矫治视力不良。推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工作,及时更新屈光发育健康数据,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

 



共创“睛”彩未来


正值暑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眼科就诊,咨询近视的防控方法。随着电子产品应用日益增多,眼部疾病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大威胁。不少眼疾患者因忽视早期症状,错失接受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往往当视觉功能受损后,再想弥补为时已晚。让我们共同关注眼健康,共创“睛”彩未来。

 


图为浙江省眼科医院眼底病临床中心主任医师高玲为患者进行眼部检查。
图/朱燕


视力下降 错失“五好”奖状


“家里人都没有近视,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有点着急,趁着暑假赶紧带孩子做个眼科检查。”暑假期间,前往各儿童医院就诊的孩子不在少数,六年级学生小越的妈妈介绍,2个月前,学校开展视力屈光度筛查,结果显示,小越右眼裸眼视力4.8度,左眼裸眼视力5.1,提示右眼中度视力不良。


小越妈妈说:“虽然孩子现在上高年级,但学业压力并不重。放了学,孩子还要踢球,加上体育课,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基本能保证2小时。为啥近视了呢?”


因为视力下降明显,小越期末时未拿到“五好”奖状。“我们学校规定,半学期视力下降不能大于0.2,否则会被取消‘五好’的评选资格。我从5.1掉到了4.8,所以只拿到了学习的单项奖状。以前年年都有的……”小越有点沮丧,“大概我每天玩平板电脑多,视力下降了吧。”


首都儿科研究所眼科副主任医师康媚霞介绍,暑期眼科就诊患儿以学龄期为主,屈光不正最为常见,包括近视、散光及远视患儿。今年暑期以来,首儿所眼科每周门诊量可达1800人次以上,较非暑期每周增加约11%,较2022年同比增加约15%。预估暑期门诊量还会继续增加。


康媚霞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暑期眼科门诊就诊患儿集中体现在近视的防控上。随着科普力度加大,家长对近视的了解较以前有明显增加。很多家长不再过分抗拒眼镜,且选择防控近视效果更强的离焦眼镜、角膜塑形镜的明显增多,如对远像光屏、雾视屏等多种近视防控产品及措施的了解程度都较往年有所增加。还有很多非近视儿童的家长,也选择在暑假带孩子来医院查视力,咨询预防近视的方法。


警惕致盲的“甜蜜小偷”


除了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眼健康同样不容忽视。46岁的李女士如今不得不面对右眼失明的残酷现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合并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到院就诊时已属‘晚期’,作为医生,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她,但还是深感无力,因为复明的机会太小。”谈及此事,浙江省眼科医院眼底病临床中心主任医师高玲唏嘘不已。


一年前,李女士总感觉眼前有东西遮挡。在当地医院眼科就诊后,李女士被告知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病变,需要进一步观察及治疗。听闻“糖尿病”这三个字,李女士立刻前往内分泌科进行治疗,并开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她却将眼科医生的提醒忘在了脑后,并未对眼部进行检查和治疗。直到近期,李女士视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才到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高玲发现,患者的虹膜以及眼底视网膜上的新生血管像藤蔓一样无序生长,血管长到了房角,把眼睛里的“排水孔”给堵住了,引起高眼压导致青光眼。一连串专业的名词让李女士不知所措。“因为麻痹大意,错失了治疗机会,实在是太遗憾了。”高玲一语道破。而后,医生对李女士进行了治疗。


糖尿病对眼睛的危害极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一种。高玲表示,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情复杂,治疗极为困难,视力很难恢复,被称为难治性青光眼。


患者在疾病早期适时救治,可以有效延缓视力损伤甚至改善部分患者的视力。高玲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携手做好眼健康管理


一副大框眼镜架于鼻梁之上,说起话来温和亲切,将眼科疾病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是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建刚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作为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治疗专家,在长期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杨建刚发现,不少眼疾患者面对手术时内心十分忐忑,情绪紧张,对于是否做手术难做决断。“这一现象在患者中普遍存在。”杨建刚说,“但是有个很残酷的事情就是,青光眼的治疗中,时间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杨建刚回忆,之前遇见一位60多岁的男性青光眼患者,他确诊时是腊月二十八,快过年了。医生建议尽快完成手术,但患者执意希望春节期间和家人团圆,年后再进行手术。不幸的是,到了大年初四,该患者视力丧失,且药物不可控。


“虽然后来通过手术把眼压降下来了,但他再也无法复明。我们都说青光眼是‘视力的小偷’,因为一旦拖久了出现视神经萎缩,视力就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杨建刚坦言,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眼部情况可能随时发生改变。青光眼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要积极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的,这需要患者与医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定期复查眼部情况尤为重要。


为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眼健康管理意识与能力,杨建刚做了很多尝试。除了在医院内围绕节日节点组织眼科疾病义诊活动,他还经常通过开设新媒体公众号、举办讲座等方式,分享自己遇到的一些治疗案例,向公众科普眼科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知识。“针对一些老年患者出行不便的情况,我们还成立了微信群,在线为大家提供就医咨询与帮助。”杨建刚说。


谈及自己最初戴眼镜的经历,杨建刚回忆,上学时有段时间他感觉看东西变得模糊,就去配了副眼镜。虽然当时戴眼镜有些不适,但他以为是还没有习惯的缘故。“如今看来,当时应该只是假性近视或视疲劳造成的,还到不了配眼镜的程度。如果当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也许就避免了后期戴眼镜的情况。”杨建刚希望自己可以在眼科这一道路上继续学习与深耕,帮助更多人摆脱眼疾带来的困扰,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文/朱燕

2023年8月4日 10:02
首页    深度【封面】    【深度】守护孩子明眸“视”界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