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熟”了才能做手术吗
不少人听过这样一句话:“白内障要等‘熟’了才能摘。”这个说法正确吗?如果患上了白内障,到底是早点做手术,还是要等“熟”了再做手术呢?很多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什么是白内障
人眼中存在类似“相机镜头”的晶状体,当晶状体出现浑浊以后,人们的视力就会受到影响,晶状体浑浊的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白内障”。患上白内障以后,看东西会变得模糊不清,颜色失真。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浑浊的过程是缓慢的,而且是逐渐严重的。晶状体浑浊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看东西就会出现朦胧的感觉,而且对强光比较敏感,严重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失明。
白内障的治疗
现阶段,白内障疾病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白内障属于早期,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没有较大影响,只要定期随访就可以了。如果患者的白内障进展比较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而且存在屈光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验光配镜的方式对近视或者远视情况进行矫正。如果患者的白内障已经进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应当选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病因学说和发病机制出发,研制了一些治疗白内障疾病的药物,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并没有有力证据证明药物的有效性。
白内障的手术时机
白内障要“熟”了才能做手术,越“熟”越好做,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数十年前,手术的设备并不先进,手术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白内障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预后效果也不明确,所以“养熟”以后,“摘除”会更加便捷。因此,当时更加倾向于这种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较高。因此,一旦白内障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扰,就可以选择进行白内障手术,当然,前提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需求进行综合性评估以后,认定可以进行手术才行。也就是说,白内障手术不用等“熟”了以后再进行。
延迟手术的弊端
如果一直等待白内障“熟”,在等待的过程中,患者的视力是持续性下降的,不仅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此外,白内障过“熟”,会增加手术的难度,这可能会影响术后视力恢复。
医生在给患者制定手术方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视力需求,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应尽量早做,避免因为视力下降而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且尽早手术,老年人就能尽早享受光明带来的生活信心和幸福感,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并且对抑郁情绪也有改善作用。
白内障手术安全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白内障手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任何的风险。而且,术后的恢复情况也和很多因素相关,每个人的眼部情况不同,如合并有翼状胬肉、青光眼、晶状体脱位、眼底病变等眼部病变,术后效果将会打折扣;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也有差异,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术后的恢复情况可能会不理想。因此,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有过高预期,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手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风险。
如果眼科医生判断患者需进行白内障手术,不必等待,可以马上手术,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更不需要熬到白内障“成熟”以后。另外,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收益,降低手术风险。所以,老年人在选择手术时机的时候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
文/陈丽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