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血管造影术
心脑血管病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关注焦点。脑血管造影术(DSA)作为脑动脉瘤的检查方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推广和广泛应用。
DSA的原理
脑血管造影术属于有创影像学检查,临床医生使用专业用具将含碘的造影剂,从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等血管注入人体;再通过DSA机器快速连续摄片和处理,经过专业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将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去掉,最后只保留血管影像。DSA可以为医生提供图像清晰、分辨率非常高的真实立体图形,完整显示患者整个脑血管形态,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先进、权威的影像方法。
DSA的检查过程
1.脑血管造影术由于需要麻醉进行,因此如果患者有自主行为能力、意识清楚,可以配合医生检查,只需进行局部麻醉。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楚或年龄过小,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乱动,影响造影结果,医生会建议进行全身麻醉。
2.虽然脑血管造影术对被检者的年龄没有明确限制,但是做之前需要进行多项检查进行筛选,包括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无明显禁忌才可以进行检查。
3.检查开始后首先会在被检者身体一侧腹股沟下约1cm处选取穿刺点,使用2-3ml的局麻药物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将专用造影导管从动脉血管传递至颈部。人体颈部双侧有六根供应头部的血管,包括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一般会选择将造影导管放入动脉开口约2cm的位置,注射造影剂后就能清晰观察该血管的大小、形态、有无病变等情况。
DSA的注意事项
1.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整个检查过程很短,而且如果使用的是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全程保持清醒,可以正常交流谈话。
2.脑血管造影主要风险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缺血性事件,继发于导管、导丝引起的血栓栓塞或气栓;极少数患者可能存在颅内压力的轻微变化,诱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破裂。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腹股沟及腹膜后血肿、过敏反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下肢血栓栓塞、肾病、肺栓塞等。
DSA检查后注意事项
1.脑血管造影术检查过程中使用了碘造影剂,术后24小时需要患者大量饮水,以排出体内的碘。
2.患者术后要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及制动,医生会要求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要注意的是,大小便都需在床上解决。因此,术前患者可提前练习,避免术后不便。
3.术后,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穿刺部位及其远端的动脉搏动进行定期检查,帮助及时发现可能形成的下肢血栓。首先每15分钟一次,一共4次,然后每30分钟一次,共2次,最后每1小时一次,共2次。如遇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或者穿刺部位远端搏动触不到等情况时,需立即通知医生。
4.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要求开始每半小时一次,连续2次,之后频率递减。
5.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后,建议10天内不要进行爬山、跑步、蹲起等剧烈活动。
文/周波(四川省宣汉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