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孩子吃饭好、身体棒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腹痛也 是经常发生的问题。家长在这个时候难免慌乱,而就诊检查后部分患儿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很多家长不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症状及后期如何护理,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科普,希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和原因

 

如果小儿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简称FD),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一些儿童还会出现餐后饱胀、早饱、厌食等消化道问题,症状通常会持续一两个月,严重时还会出现反酸、恶心、呕吐、嗳气等不适症状。

 

小儿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由于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冷食或腌制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胃肠动力紊乱、肠道菌群变化引起的。二是儿童内脏敏感性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这与儿童平时承受的心理压力有关,如受到各种社会、家庭氛围因素影响,常发生在与父母分居的儿童群体中。

 

如何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

 

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从改变饮食习惯开始,儿童日常饮食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饮食结构多样化。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量避免摄入碳酸饮料和油炸、辛辣食品,少吃生冷食品。每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不吃夜宵。同时,还应做到吃饭时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专心吃饭,进食环境不能过于嘈杂。

 

儿童应养成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家长要教给孩子科学的锻炼方法,并根据年龄和体质来定制适合孩子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跑步等。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使胃肠道受寒冷刺激,尽量减少呼吸道感染。同时,应保持消化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由于小儿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弱,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持续右上或右下腹疼痛、夜间痛醒,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胃肠道出血,体重快速下降等问题时,应及时带其就医治疗。

 

医生可能会安排患儿进行消化道内镜、胃肠钡餐造影、幽门螺杆菌(Hp)检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沉、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等,对小儿进行全面的消化系统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避免误诊及漏诊。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主要以服用药物为主,医生会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及用餐习惯选择不同作用的药物,包括促动力药物、抑酸药物等。通常治疗时间在15-30天。家长应积极配合,监督小儿按时按量服药,保证治疗效果。

 

由于儿童用药的特殊性,整个治疗过程都应在儿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例如奥美拉唑是治疗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儿童是否可以服用呢?很多药物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尚不确定,切不可按成人治疗方案滥用药物。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还和儿童情绪、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因此服用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治疗无效时,需要家长陪同儿童到心理科或精神科诊治,判断儿童是否存在精神心理障碍。

 

家长应做到为儿童定期体检,检查身高、体重是否达标,检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及时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平等的家庭关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进行健康的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积极作用。

 

文/和旭丽(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2023年10月19日 13:51
首页    妇幼健康    如何改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