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应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运动、工作,骨折、扭伤、拉伤、脱臼等意外时有发生,一旦发生此类事故,事发现场的人都想做一些事情帮助受伤者,希望能够减轻他们的疼痛,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正确的急救方式不但不能帮助伤者减轻痛苦,还极有可能导致其残疾或死亡。
意外发生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对于骨伤科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如何正确处理骨折意外。
骨折急救“三不”原则
1.不冲洗: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骨折也会出血,冲洗开放性骨折伤口时可能将已经产生的血痂冲开,导致再次出血而难以止血。
2.不复位: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导致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
3.不上药:以免增加医生处理难度。
骨折急救法
1.止血:可采用指压、包扎、止血带等办法止血。
2.包扎:对开放性骨折用消毒纱布加压包扎,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
3.固定:以旧衣服等软物垫着夹上夹板,无夹板时也可用木棍等,把伤肢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
4.治疗:如有条件,可在清创、止痛后再送医院治疗。
骨折护理措施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给患者的行动和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在骨折后,正确的护理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1.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对于骨折的恢复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量多吃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鱼肉等。此外,患者还需要适当摄入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2.正确的体位。
骨折后,正确的体位对于减轻疼痛、避免二次损伤和促进骨折端愈合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根据骨折部位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平卧、侧卧等。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以免引起不适和疼痛。在移动患者时,应该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过度活动和二次损伤。
3.适当的功能锻炼。
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但是,患者需要注意不要过度锻炼和活动,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骨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不便,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作为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5.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如果骨折部位有伤口,患者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一旦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剧烈、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6.避免过度用力。
在骨折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提重物、剧烈活动等。
7.定期就医复查。
在骨折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以及治疗。
8.注意保暖。
寒冷的环境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患者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凉。可以选择穿暖和的衣服、使用暖宝宝等方式。
由于每个人的骨折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骨折护理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护理和康复。
骨折的康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骨折的恢复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建议患者与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士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遵循他们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随着时间推移和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患者能够恢复到骨折前的健康状态。
文/孙世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