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面对放射检查 不必谈“辐”色变

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些患者对放射科的辐射有着错误的认知,一旦进入放射科做检查,就会因害怕辐射而产生恐惧的情绪。作为放射科医生,下面为大家普及一些关于放射科辐射方面的知识,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简要解答。

 

是不是所有的放射科检查都会产生辐射?

在辐射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辐射的类型,之后才能了解放射科检查是否会产生辐射。只有对辐射有了初步了解,才会消除对放射性检查产生的恐慌。

常见的辐射类型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在CTX线检查过程中,会产生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在辐射剂量不超标的情况下,产生的危害微乎其微。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主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电脑和手机运行中,都会产生非电离辐射,在辐射量较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了解辐射的类型,之后为大家介绍放射科常见的检查类型,主要包含磁共振检查、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数字化X线平片等。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检查都存在辐射,比如,磁共振检查就没有任何辐射。

 

X射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

要想分析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需要了解X射线的特点。

X射线检查过程中,需要保证X射线穿透人体,之后对人体进行成像,跟日常生活中拍照片的原理类似。在X射线检查过程中,主要包含的检查类别有X线平片、X线透视及CT检查等。

X射线检查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电离辐射,在电离辐射过多的情况下,可能对身体组织产生损伤,影响细胞的重组。随着X射线设备逐渐更新,设备中增加了防护装置,且检查速度随之提升,因此,产生的电离辐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在常规的放射检查中,医生会主动保护患者。对非检查区域进行保护,也会最大限度降低电离辐射的影响。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安全区域,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放射科检查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短期内进行多次检查,尽量控制检查的次数,预防出现辐射累积的情况,因为在辐射累积到一定量后,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婴儿和幼儿进行放射检测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辐射防护,保证婴儿和幼儿的安全。

 

进入放射科就会有辐射吗?

其实,并不是进入放射科就存在辐射,这是一些人对放射检查的错误认知。

X线检查过程中,跟拍照片差不多。在放射科中,X线危害主要来源于电离辐射,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放射科内部存在大量的防护设备,防护技术得到了合理更新,因此,进入放射科后,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另外,在常规拍片检查过程中,医生会针对患者的敏感器官进行安全防护,各设备的辐射剂量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而且,在放射检查过程中,医生也会重视特殊群体,比如儿童、孕妇等,谨慎做好辐射检查管理,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

除了放射检查,辐射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可以说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自然辐射,对于成年人来讲,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辐射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非常微小。例如,在常见的水果中,香蕉就存在天然辐射,每根香蕉带来的天然辐射为0.1uSv,对比香蕉的辐射可以得出,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过程中会产生相当于150根香蕉的辐射,在四肢X线检测过程中,会产生相当于50根香蕉的辐射。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放射检查产生的辐射并不可怕,始终处于人体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再加上辐射防护,患者完全可以放心进行检查,只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检查的次数即可,不必有恐慌情绪。

 

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辐射?

重视饮食管理。通过调节饮食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的稳定性,可以降低辐射对身体产生的伤害,达到预防辐射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身体所需脂肪酸的摄入,并且补充维生素AK,保证营养元素来源均衡。例如,平时可以多吃番茄,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红素,有助于预防辐射,同时,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提升身体抵抗力。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免疫力不可忽略。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预防,同时也能降低辐射产生的影响。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合理补充蛋白质,构建强大的身体免疫系统,从而减少辐射产生的伤害,远离疾病。

多养一些植物。日常生活中,辐射问题较为常见,可以通过种植植物的方式,一边美化居住环境,一边对辐射进行合理预防。下面介绍一些可以预防辐射的植物,例如,仙人掌、垂叶榕和黄金葛等,多栽培一些,可以吸收生活中的辐射,同时还能达到净化空气和吸附灰尘的作用。

通过上述对辐射相关知识的介绍,可以看出,辐射并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可怕。希望大家对辐射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消除错误的认知,不再谈“辐”色变,及时接受放射检查,避免由于恐惧心理,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通过锻炼和合理的饮食保证身体健康。

 

文/李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放射科)

2023年11月6日 17:26
首页    健谈    科学面对放射检查 不必谈“辐”色变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