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要做小肠镜检查
小肠镜检查在诊断和治疗小肠病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肠镜能够抵达小肠的深部,协助医生观察小肠中存在的局部病灶,并进行活检、局部病灶治疗、息肉切除等工作。那么,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小肠镜检查吗?
这些情况要做小肠镜检查
1.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在经肠镜、胃镜检查之后,仍然没有明确出血原因,高度怀疑患者存在小肠疾病。
2.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肠镜、胃镜以及其他检查均无法明确原因。
3.出现不明原因的小肠梗阻。
4.出现不明原因的蛋白丢失或者腹泻。
5.怀疑小肠息肉、小肠肿瘤等增生性疾病。
6.怀疑小肠克罗恩病,以及小肠克罗恩病的治疗和复查。
7.怀疑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
8.检查表明,可能存在小肠器质性病变。
9.已经确诊息肉等小肠病变,在治疗后进行复查。
10.通过小肠血管病变治疗术、小肠息肉切除术、小肠狭窄扩张术等,治疗小肠疾病。
11.小肠造影或者胶囊内镜显示小肠异常。
12.外科肠道手术后,发生梗阻、出血等异常情况。
13.困难结肠镜无法实现的全结肠镜检查。
14.经皮小肠造瘘术。
小肠镜检查的禁忌证
目前,小肠镜检查的禁忌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有高度麻醉风险者。其二,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者。其三,完全性小肠梗阻者。其四,曾经做过多次腹部手术,腹腔粘连严重者。其五,低龄儿童。
检查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对于经口检查的患者而言,在进行小肠镜检查的前一天,应吃一些少渣、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从而有效提高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另外,在进行小肠镜检查前,应禁食禁饮 12个小时以上。在进行小肠镜检查时,应将配饰以及活动性义齿等取下。
2.对于经肛检查的患者而言,应根据医生建议,服用适宜的泻药,并且在服药期间经常走动。在排泄物呈现清水样的时候,进行小肠镜检查。
小肠镜检查后需要注意什么
1.经小肠镜检查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避免大量空气进入肠道,导致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腹胀。在一般情况下,卧床休息的时间应为3至4天。
2.如果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接受小肠镜检查,检查后应禁食两小时,然后可以吃一些清淡的流质食物。在接受小肠镜检查后的第2天,可以吃一些面条、米粥等半流质食物,忌坚硬、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在接受小肠镜检查后的3天内,不得吃芹菜、韭菜等粗纤维较多的食物。
3.在接受小肠镜检查之后,如果出现剧烈的腹胀、腹痛,或者大便呈现暗红色、黑色,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
4.对于经口检查的患者而言,可能会出现咽喉异物感、咽痛等问题,此时患者应尽量避免用力咳嗽,防止对咽喉黏膜造成损伤。在正常情况下,咽喉异物感以及咽痛的问题,会在2至3天后自动消失。对于经肛检查的患者而言,可能会出现轻微腹胀的问题,此时患者可以进行腹部按摩,从而有效促进排气。
5.在接受小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不得进行骑行、开车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
文/蒋凤君(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