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检查的常见误区
血液检查是常见的身体检查项目,检验的样本只有质量合格后才能真实地反映出身体的各种情况,但是,一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样本质量,下面就来一起了解抽血的相关知识。
抽血的种类
医院检验科抽血,通常会有扎手指、扎胳膊以及扎耳朵的方式,为什么同样是抽血,选择的部位会不同呢?这主要是根据检验项目和检验用血量不同而决定的,常见的抽血方式有末梢采血、静脉采血、动脉采血。
末梢采血:末梢采血主要是满足用血量较小的检验,常见指尖或耳垂采血,婴幼儿也可以在足跟部采血,多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快速血糖等要求简单、快速的检验。
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血液采集方式,一般采用肘静脉抽血,血量几毫升至几十毫升不等,常用于血糖、血脂、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等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检验。
动脉采血:动脉采血比较少见,因为动脉位于皮肤下面较深的部位,采血难度较大。因动脉血携带氧气,通常用于血气分析,一般在肘部的尺动脉、桡动脉或大腿根部股动脉采血。
影响血液样本质量的因素
血液成分受饮食、情绪和肌肉活动影响,也受采血体位的影响。采血一般应在安静、空腹状态下进行,通常取早晨静脉血,门诊病人可放宽约束,但血脂、血磷等检测必须空腹。另外,体位改变会影响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立位采血的多项生化结果高于卧位,因此采血常用坐位和卧位。
抽血常见误区
空腹就是早上不吃饭、不喝水:血液标本抽取需要检查者为空腹状态,但很多人对空腹的理解就是早上在采血之前不吃任何东西,其实这一认识存在片面性,标准的空腹应该是指距离上一次进食8至12小时,也就是在采血的前一天晚饭要保持正常的饮食,并要求饮食清淡,忌宵夜,可以适当喝水。切记采血前一晚不能喝酒、咖啡等,这些液体所含成分复杂,会影响最终的化验结果。
抽血时穿过紧的衣服:去进行血液检查时,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采血时衣袖卷不上去,或是采血后因为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血肿。
压迫止血面积太小:在采血完成后,轻揉出血部位不仅不能止血,相反会加速出血,甚至出现采血部位鼓包,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在采血完成后正确的按压方式应该是用三根手指按压止血棉3至5分钟,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避免血管继续出血。按压时仅用一根手指压住皮肤表面的出血点,未必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可能导致渗血、淤血。
抽血后屈起手臂:采血完成后屈起肘部会阻碍肘部静脉回流,增加肘部静脉血管内的压力,使血液极易从血管针眼渗出,形成皮下淤血,导致采血部位淤青。伸直手臂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采血后按压时血管的内压力,有效减少血液从血管针眼渗漏,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抽血注意事项
1.前往医院进行采血检验时,最好穿着宽松的衣服,这样便于采血和止血。
2.采血时应将手臂平放于桌面,掌心向上,此时手臂平放的高度应与心脏位置高低相近。
3.在完成采血时,立即用消毒棉签按压抽血位置,伸直手臂,在针眼及向上1至2厘米处纵向按压3至5分钟,并保持抽血部位清洁干燥。
4.用过的棉球、棉签不要乱丢,应扔在装医疗垃圾的黄色塑料袋中。
5.采血后应休息15至30分钟,可静坐或躺着休息,若出现晕针或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就地平卧,饮用一些含糖饮料,待症状缓解后再离开。
文/朱明芳(内江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