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护理
脑出血在中医学中可纳入中风范畴,具体是指非外伤引起而出现的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通常以不省人事、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以及口眼歪斜作为主要证候。中医认为,脑出血的病位在于心脑,并且与肝肾密切相关。下面简要介绍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
急性期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根据患者证候的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种主要证候分型,其中中经络可具体划分为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中脏腑则可细分为痰火内闭证、痰湿蒙神证以及元气败脱证。不同证候分型所使用的中医方剂有所差异,且治法也略有不同,痰热腑实证患者一般采取通腑泄热化痰的治疗准则,可予以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风火上扰证则可开展清肝泻火、息风通络治疗,一般予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痰火内闭证患者可予以羚羊角汤加减或者鼻饲安宫牛黄丸进行醒神开窍、清热化痰治疗;痰湿蒙神证主要治则为豁痰息风、辛温开窍,主要予以涤痰汤加减、鼻饲苏合香丸治疗;元气败脱证患者应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作为主要治法,可予以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治疗。
急性期的中医特色针灸,一般以风池穴、人中穴、风府穴、十宣穴、承浆穴作为主穴,采用泻法不留针开展治疗护理。
恢复期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需要加强康复训练,一般可以配合特色针灸的方式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在辨证分型中,该阶段患者主要可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三个证型。其中气虚血瘀证一般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化瘀通络、益气养血治疗;阴虚风动证的核心治法在于息风通络、滋阴潜阳,可予以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风痰瘀阻证患者常以化痰通络汤加减进行通络活血、熄风化痰治疗。
恢复期的中医特色针灸,需要以水沟穴、内关穴、三阴交作为主穴,辅以尺泽穴、极泉穴以及委中穴,根据功能障碍情况进行针对性加穴。例如,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增加翳风穴、风池穴以及廉泉穴,失语症患者可增加玉液穴以及金津穴。
后遗症期
脑出血患者的后遗症期,同样需要加强康复训练护理,但相较于恢复期,该期间的康复训练护理整体强度应更高,并且可同时使用中药组方、针灸以及推拿等多重方式进行护理。
该期间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阴虚血瘀证以及阴虚风动证等证候类型,所以中药组方的应用可参见恢复期用药类型。另外,后遗症期间也可逐步开展食疗方的应用护理,例如,使用黑木耳加入日常饮食可以达到适度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枣饮汤可以达到适度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夏枯草降压茶能够利尿降压、清热平肝,可应用于合并高血压头痛、目眩等症状的肝阳上亢证或下焦郁热证患者,决明枸杞茶则具有明目通便、益肝滋肾的功效。
由上可见,在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护理中,一般需要结合中医特色组方应用以及外治法,通过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治法、中药方剂,以及中医针灸选穴,由此达到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目的。
文/侯世运(日照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