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常见疑问解答
血常规是医院临床上的基本检查之一,很多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期间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平时健康体检也少不了查血常规,但很多人对血常规的了解比较少,下面针对大家对血常规可能存在的疑问进行分析、解答。
1.血常规是什么?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许多不同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包括贫血、感染、炎症和血液凝结问题等。
2.血常规有什么作用?
可以做好健康检查和疾病筛查: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基本健康状况,并且可以帮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可以诊断和监测疾病:在诊断某些疾病时,血常规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在贫血中,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浓度可能降低。
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的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可以进行手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血液指标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正常范围内,减少手术风险。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的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应,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以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3.血常规需要检查什么指标?这些指标代表什么?
白细胞计数: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用于对抗感染和疾病。
红细胞计数: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带走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
红细胞压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也称为血细胞比容。
血小板计数: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负责凝血,帮助止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4.怎样知道血常规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血常规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很多人在拿到了血常规报告后,看不懂上面的指标,也不知道自己的指标是不是在正常范围。下面介绍一些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通常为 (4.0~10.0)×109/L。
红细胞计数:男性通常为 (4.0~5.5)×1012/L,女性通常为 (3.5~5.0)×1012/L。
血红蛋白浓度:男性通常为 13.8~17.2g/dL,女性通常为 12.1~15.1g/dL。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通常为 (100~300)×109/L。
除了这些指标之外,血常规还包括其他指标,如红细胞压积(HCT)、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比例(LYMPH%)等。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会因为性别、年龄等个体差异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在结果出来后咨询医生,以便了解具体情况。
5.血常规检查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饮食禁忌:一般来说,需要在检查前6至8小时内禁食,并避免喝咖啡、茶、酒等饮品。此外,也要避免吃含铁和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如猪肝、菠菜、柿子椒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影响血液中铁和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服药禁忌: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药物,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调整。例如,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小板或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因此需要在检查前暂停使用。
检查时机:血常规检查的时机也需要注意。对于急性感染、急性失血等情况,最好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慢性疾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查。
总之,血常规在医院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检查指标,因此多了解一些有关于血常规的知识,可以在平时体检或者疾病诊断治疗的时候,看懂血常规检查单,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同时也可以在医生给出建议的时候,能够更好地理解,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文/赵洁(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