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化疗过程中的味觉改变

化疗期间或化疗之后,患者可能出现味觉反常或味觉受损等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下面简要介绍其原因、表现及预防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应对。

 

味觉改变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类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然而,化疗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其中味觉改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使用药物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更生霉素、多柔比星、氟尿嘧啶、左旋咪唑、氮芥、甲氨蝶呤、紫杉醇、长春新碱、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味觉丧失、味觉减退、味觉障碍和味幻觉等味觉的改变。

化疗后3至5天最严重,之后逐渐缓解,至化疗后一周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可能表现为对食物的气味和味道变得敏感或迟钝,甚至失去味觉。这种改变影响食欲,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化疗导致味觉改变的原因

化疗药物可损伤口腔味蕾细胞,导致味觉改变。药物还可能影响味觉神经传导,中断部分传导通路,进而改变味觉功能。

患者化疗后可能食欲不振,饮食习惯改变,营养缺失,维生素(VitB2、VitB12)及血锌水平低;中重度口腔黏膜炎影响进食,引起口腔异味。

化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和情绪压力,也可能影响患者的味觉。

 

预防与处理方法

通过调整饮食,多选择患者喜爱的食物,并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香味,提高患者的食欲。同时,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因嗅味觉改变导致的营养不良。

遵医嘱用药,可服用营养神经药物等,帮助恢复味觉功能。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并发疾病对嗅味觉的影响。

 

居家管理

进食前后刷牙,使用盐水、碳酸氢钠溶液或抗菌的漱口水漱口。

少食多餐,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加食物的口感,鼓励患者尝试新的食谱,食物选择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E。

对苦味特别敏感的患者,要避免食用牛肉、茶、巧克力等食物,可以吃禽肉、乳制品、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以及土豆、面包片等清淡或水煮的食物。

餐前吃硬糖等刺激唾液分泌,充分咀嚼食物增强唾液分泌与香味释放,从而刺激更多的味觉细胞。

如果味觉减退明显,在做饭时可多加些调味料来提味,柠檬汁、葱、姜、咖喱、芥末、番茄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化疗时、化疗前1至2小时和之后3小时内避免进食。

避免吸烟,因为烟雾对口腔黏膜有刺激,也容易引起口腔溃疡。

同家人和好友一起在舒适的环境中进食,能增进患者的食欲。

当口中有金属味时,使用塑料餐具;避免食用牛肉等红肉,用鸡肉、鸡蛋或乳制品替代;用甜的酱料腌制肉类;食用柠檬糖、薄荷糖或口香糖等掩盖金属味并刺激唾液分泌。

文/梅志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

2024年7月18日 11:11
首页    家庭医生    如何应对化疗过程中的味觉改变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