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农村医疗“小石子”,一辈子服务农村群众
春节前夕,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几个乡镇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的气息,一群身着红白相间志愿服的志愿者,穿梭于乡间巷尾,如同冬日暖阳,为县内的困难群众送去了一份份特别的“健康包”,也为他们送去温馨的关怀与诚挚的新年祝福。
这是惠安县乡医志愿者协会带领学生志愿者开展的“健康相伴迎新春,心系困难群众”义诊送温暖主题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及涂寨镇、山霞镇、东桥镇的多个村落。走在队伍之首的,正是泉州市惠安县乡医志愿者协会的掌舵人——会长兼党支部书记汪伟阳,亦是这支爱心队伍的创始人,他缘何萌生了组建这支队伍的念头,又是如何将这一愿景化为现实的?故事得从头说起。
闽山闽水情深 二十四年扎根
2001年,当汪伟阳从部队卫生队退役,他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面对繁华都市的诱惑与宁静乡村的呼唤,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到大医院就业的好机会选择当一名最基层最普通的乡村医生。“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拼,剩下了很多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一旦生病要去大医院看病很不方便,常常是没能及时诊治,小病拖成大病重病,于是,我决定留下来,留在农村服务乡亲。”汪伟阳说。
那年,他21岁,怀揣着对乡村卫生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父老乡亲身体安康的深切期盼,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闽山闽水间。从那一刻起,他的身影便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的心灵也与乡亲们紧紧相依。
泉州市惠安县涂寨镇互助村是个人口大村,有5000多名村民,汪伟阳负责着互助村唯一一间卫生所。最初,他为给村民看病,在村头租了三间石头房作为简易卫生所,工作环境十分简陋,仅有几张破旧的桌椅、一些基础的医疗设备,但这些并未能吓退这位年轻的医生。相反,这些艰苦的条件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决心;想到村里有许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出诊入户成了他的工作日常,为乡亲们诊治病痛走村串户,他一连骑坏了六辆摩托车;“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汪伟阳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累了就在摩托车上歇一歇,困了就在卫生所里打个盹,饿了就泡碗方便面充饥,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始终心怀群众安危,无怨无悔。
村里65周岁以上的老人有五六百人,汪伟阳总会隔三岔五上门免费看诊探望,详细了解他们的健康现状,久而久之的关心,老人们对他也都像家人一样信任亲切。90周岁的老党员庄面长期患病在家,汪伟阳每个季度都要到老人家里随访。“阿阳这个人很善良,很有责任心”“不管什么时候打电话,他都会背着医药包风雨无阻地随叫随到,汪大夫就是我们村的‘120’”。汪伟阳说:“为村民诊治,能得到村民的认可,是我最高兴的事,也是支撑着我一直坚持的工作动力……”
时光流转,如今,二十四年过去了,卫生所经历几次搬迁与升级,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汪伟阳心中那份最初的信念与坚持,仍如同那三间简陋的石头房一样,坚固而温暖。
聚微光以成炬,照亮健康乡村梦
在乡间行医的这些年,汪伟阳意识到,乡村的医疗资源落后,医疗力量分散,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想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现状是非常艰难的,要打造美丽乡村、健康乡村,靠单枪匹马不可行,众人齐心合力才能移山填海,共建幸福家园。
各乡村的医生并不是“全科医生”,各有各的医术专长,“如果能把当地乡医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团队,用团队的力量解决一些农村问题,就能不断扩大对农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覆盖面,汇聚众志,定能在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绽放不一样的华彩。”这个想法在汪伟阳脑海里不断闪现。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在汪伟阳的不懈努力下,他的想法成为现实——由临近8个村卫生所14名乡村医生联合发起成立的惠安县涂寨乡医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2018年5月,升级为“惠安县乡医志愿者协会”,也是全国首个由乡村医生组成并经民政部门注册的志愿者服务队,汪伟阳被推选为会长。
至今,惠安县各乡镇有近170名乡村医生加入该志愿协会,乡医志愿者协会在汪伟阳的带领下,将团队行善的意愿化为造福于民的行动,开展关爱计生困难家庭、关爱残疾人健康、关爱老兵、关爱留守儿童等各类医疗主题公益活动;公益义诊从涂寨镇的26个行政村拓展到全县的12个乡镇218个行政村;从定期开展的单项活动发展至长期为广大农村居民、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外来工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至2024年12月,已开展免费健康体检22860人次,健康指导28965人次,送医送药达33万元,建立近6万份义诊病人的医疗档案。
互助村村民老杨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痛风,几年来已经习惯让乡医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看病,说起乡医志愿服务队,他啧啧称赞,说这些医生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风雨无阻,每天早晚都来为他量血压。
散作满天星,聚起一团火。惠安县乡医志愿者协会的乡医们以星辰之姿散落于乡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是最微小的光芒,汇聚起来也能照亮夜空,温暖人心。
今年春节,汪伟阳再次选择了坚守岗位,这已是他连续二十多年未能在春节期间休息,他的肩上,不仅承载着互助村村民的健康福祉,还肩负着惠安县乡医志愿者协会的重任。汪伟阳说,他甘当农村医疗体系基石中的一块“小石子”,一辈子服务农村群众。
文/王玥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