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为人民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为中央人民政府治淮委员会直属医院。经过70多年几代“蚌医人”的赓续奋斗,现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一流医院,影响遍及苏、鲁、豫、皖等省,医疗辐射面积4.2万平方公里。该院现有院本部、心脑血管院区、高新院区三个院区,在职职工4000余人,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六年等级A+, 稳居全国百强。
图为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义诊进社区活动
资源下沉 患者“近享健康”
近年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蚌医大一附院)聚焦皖北医疗卫生事业“引领者、辐射者、带动者”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省级龙头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覆盖皖北的医联体网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截至2025年5月,医院已与78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牵头组建专科联盟20个,实现省级医疗资源对皖北的“无死角”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织密医联体网络,省级医疗触角延伸到市县。在紧密型医联体单位固镇县人民医院,“一位在校跑操时心跳骤停的女学生正在接受抢救,急需移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命!”县医院紧急向蚌医大一附院请求支持,蚌医大一附院迅速启动ECMO应急预案。经过抢救,患者的心跳终于恢复。
这样的生命接力场景,正是蚌医大一附院医联体建设的缩影。该院以“1+6+N”模式(1个省级核心医院+6家紧密型医联体+N家基层医疗机构)构建分级诊疗网络,重点在皖北各地市进行布局。
如何搭建双向转诊平台,打通医联体内部转诊会诊的壁垒?蚌医大一附院进行了先行的探索和尝试。“今年4月蚌医大一附院专门成立了转会诊中心,主要职能是面向医联体成员单位收集会诊转诊需求,为患者提供线上会诊(含远程会诊)、线下会诊和转诊服务,搭建转诊绿色通道。”蚌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钱志刚表示,“医院一方面正在完善转会诊专家库和转诊会诊激励机制,做到和医联体成员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平台建设,力争做到一键转诊。”
人才技术双下沉,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以前做心脏介入手术要请省级医院专家‘飞刀’,现在自己就能独立完成!”萧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医生付瑞鹏自豪地说。这一转变源于蚌医大一附院在紧密型医联体中推行的“业务院长+学科团队”驻点帮扶模式。在带动医联体成员单位尤其是紧密型医联体管理规范化、医疗同质化方面,蚌医大一附院根据紧密型医联体需求,分别选派管理和业务骨干担任业务院长和临床科室第一主任。
“通过业务院长和第一主任,把省级医院的管理经验‘搬’到医联体医院,通过定期的手术示范、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远程医疗,全面提升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蚌医大一附院执行院长胡建国就如何提升紧密型医联体服务能力介绍道。
吴士礼是蚌医大一附院的心血管科业务骨干,他被选派到该院紧密型医联体萧县人民医院担任业务院长已有4年。他介绍说:“蚌医大一附院创新实施的技术、管理、品牌三个平移工程,在培养基层人才,提升基层医院技术水平方面,在全省都走在前列。”
“我们先后向萧县人民医院选派了12个学科36人的医疗专业团队,输出了医疗质量管理考评、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等现代化管理制度。萧县人民医院多方面受益,在全省63家县级医院中其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到了第18位,也成功获批为三级综合医院。”胡建国对萧县人民医院近年来的发展如数家珍。
据了解,该院还为医联体单位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进修学习机会,以此推动基层医生培训,真正为皖北基层医院打造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
知识赋能 医生“爱讲科普”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置于首位,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工作内容。蚌医大一附院作为公立医院,主动承担疾病预防和健康科普的责任。该院聚焦服务百姓民生,通过健康科普宣传,推动医务人员从“治病”向“防病”到“健康”转变角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拓展科普传播渠道。蚌医大一附院紧跟时代步伐,构建了“多平台、多渠道、多方式”的新媒体宣传矩阵,形成了立体化的科普传播格局。全院50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全部申请建立了科室微信订阅号或抖音号,医院官方微信订阅号和官方微信服务号累积用户超过80万,两个账号持续推送宣传作品750多篇。医院各类新媒体账号已成为患者和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窗口。
此外,该院还积极与政府部门、各级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安排专家走进直播间、走进学校、走进社区,通过直播、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将科普从“单向宣教”转变成“双向对话”,形成了全域联动的科普宣传格局。
打造专业科普队伍,让专业价值被看见。健康行动,医者先行,专业的科普队伍是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保障。蚌医大一附院通过科普团队组建和培训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支专业可靠的健康科普队伍。
该院成立了由各学科主任和骨干专家组成的健康科普专家库,涵盖了全院所有临床和医技等专业科室,吸引了410余名专业医护人员加入。这些专家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专业优势,撰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视频,为公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培育,该院很多年轻医生已经成长为活跃在电视、网络等全媒体平台,让科普更有温度的“科普达人”。
科普传播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健康的重视。将走基层大型义诊与健康科普有机结合是蚌医大一附院真正将科普送给“最需要的人”的又一探索。该院开展的“百千万工程”(百场义诊下基层,千名专家送健康,万名群众得实惠)大型健康义诊活动,组织专家深入社区、乡村,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健康检查与咨询服务,帮助更多群众树立了“无病早预防、小病早发现、大病早治疗”的健康观念。
蚌医大一附院是卫生健康系统“百千万工程”的首倡者和推动者。该院党委副书记李伟介绍说:“尽管大众科学素养有所提升,但是在农村和基层社区仍有很多知识需要深入传播。我们聚焦皖北基层百姓开展的大型健康义诊活动已经举办了61场,足迹遍布省内6市19个县区,44个乡镇和街道社区,累计派出专家690余人,服务群众近1.4万人次,免费发放价值11万余元的非处方药品,实现‘真下沉、真科普、真惠民’的目标。”
文并图/本报记者 郭祥倩 通讯员 张青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