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有“白大褂综合征”。在其看来,虽说现代化医疗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并不能百分百保证没有意外。做完手术后,因为要忍受疼痛,患者心理压力很大,精神压力也很大,这跟刚入院时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刚入院的时候,患者迫切地想要尽快做手术,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尤其是担心自己排不上手术。但是,一旦确定了手术日期,他们就会感到恐慌,会想来想去,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因此,积极对待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心理指导和护理措施,以降低术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减轻心理障碍,对于确保外科手术能够有序进行至关重要。

 

加强保护性医疗干预


例如,对于接受截肢手术这种破坏性手术的患者,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同情心、关怀和理解,耐心地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并向他们介绍不做手术所带来的后果,让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起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对于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应特别注意用词,如恶性程度和未来生存时间等敏感词汇。加强保护性医疗干预,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抗争意识,增强患者对现代医疗科技的信心,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在手术过程中,有少数清醒患者因为疼痛刺激而出现躁动不安,不配合手术的情况,可以引导患者深呼吸,慢慢放松自己,顺势将手放在患者的掌心,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同时让患者感受到一种共同抵抗疾病的力量,从而使患者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配合手术。


重视家属健康宣教


要告知家属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情绪和行为表现,需要家属给予充分理解、关怀和包容。家属的态度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身体上的疼痛,很容易让患者失去耐心,不能承受任何刺激,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身体部位缺损,比如子宫切除、乳房切除等。因此,家属是患者最直接的情感支持来源,需要帮助患者一起渡过难关。


关注患者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术后疼痛阈值等,因此,需要注重患者心理的干预。心理因素会加重疼痛,随着疼痛的加重,心理应激也会加重,这两种因素彼此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保持温和的态度,亲切地回答患者的疑问,缓解患者的紧张和不安,建立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让亲朋好友去看望患者,让他们回忆起过去生活中的美好,让患者的身心得到愉悦,从而增强康复的信心。


穴位按压结合心理指导


对泌尿外科术后患者采用穴位按压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按压双侧足三里穴、公孙穴及列缺穴等,各穴按压5分钟,每天1-2次,并开展心理疏导,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患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法和穴位按压,才能全面缓解患者的痛苦,消除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文/张颖(阳信县中医医院)

2023年10月16日 11:29
首页    健谈    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