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要点

在各类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静脉输液需要让患儿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静息状态下。该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特殊事件,下面介绍小儿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

 

注意事项

 

避免患儿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空腹状态输液,部分药物可能增加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如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等,而长期空腹状态也可能造成患儿低血糖。

 

在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常见伴随高热状态的患儿,对于此类患儿,需要注意高热惊厥的发生。高热惊厥无论在静脉输液前、输液过程中,或是输液后的留观时间,都有可能发生,护士与患儿家属都需要对高热惊厥的发现与护理有一定了解,一般包括保持患儿平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预防舌咬伤等。

 

护理要点

 

在护理措施中,关于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要点一般需要区分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观察和干预。

 

1.输液前。由于医院环境嘈杂音较多,特别是儿科,可能伴随其他儿童的哭闹声,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可能在输液治疗前、就诊过程中即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配合、哭闹、焦躁表现,这种情况可能在进行输液穿刺前达到顶峰。所以,在开展静脉输液穿刺前即需要对儿童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可通过语言、玩具、动画片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缓解患儿不良情绪,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注意给患儿的陪护家属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讲解与指导。

 

2.输液中。由于小儿生理因素影响,肢体末端血管较细,本身会给穿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始终维持针柄处于正确位置,还需要儿童保持良好体位。而在实际情况下,一般难以做到。所以,在整个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相对更高频率的护理巡视、个体评估,如出现针头回血、穿刺局部肿胀、药液外渗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针柄位置或考虑重新穿刺;此外,在输液过程中的巡视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不良反应与特殊情况,受限于其语言表达能力、自我不良状态察觉能力较差,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对比患儿前后症状表现、异常反应,及时发现与护理干预。

 

3.输液后。输液完成、拔针后需要及时完成针眼按压操作,并告知患儿陪护家属合适的按压力度以及正确的按压时间、按压方式,避免由于揉按、按压时间过短而导致患儿皮下瘀血。

 

总之,关于小儿静脉输液的各类注意事项,通常需要围绕小儿生理特点进行与开展,例如其心理状态特点、活动需求、语言沟通能力、穿刺以及输液状态维持难度等,在实际门诊静脉输液开展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以及陪护家属进行观察和干预。

 

文/李东各(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卫生院)

2023年10月23日 15:59
首页    家庭医生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要点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