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HIV的传播途径
自艾滋病被发现以来,人们普遍对艾滋病存在偏见与误区。您真的了解艾滋病吗?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艾滋病已经成为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如今的感染者若能被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艾滋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性比较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机体感染艾滋病毒(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毒是一种可以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艾滋病毒以它作为主要攻击目标,持续大量破坏该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被其攻破。HIV可以在人体内平均潜伏8到9年,在潜伏期内,并没有什么症状,患者也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HIV感染相关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生活质量的下降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社交恐惧等情绪问题。
认识HIV
1981年,HIV首次被发现。1986年,该病毒被统一了名称,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一般情况下,人与人接触,不会感染上HIV,如果接触HIV感染者的某些体液,比如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才会有被感染的风险。HIV感染者的体液会通过黏膜,或者是开放性伤口等直接进入感染者的血液中。性接触传播是一种最常见的感染方式,HIV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阴道分泌物和精液里,在性接触的时候,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容易造成生殖器官黏膜的破损,而HIV病毒可以从破损的地方进入导致感染。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只要有性接触,都有可能感染HIV病毒。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因为直肠的肠壁比阴道壁更容易受到损伤。此外,HIV的传播方式还有母婴传播,感染HIV病毒的孕妇,如果未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那么可能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感染胎儿,因此,母乳喂养也是传播途径。还有一种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或身体破损部位接触到HIV患者大量新鲜的血液,均有感染的风险。
HIV感染后是否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HIV感染会导致患者的身体状况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病、口腔炎、头痛、疲劳等症状,治疗负担重,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HIV感染可能导致患者面临社会歧视或被排斥,这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难以入睡或很难保持高质量的睡眠,这会对治疗和身体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感染HIV常常会引起焦虑,患者往往担心自己的疾病会影响身体功能、工作和前途等,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感。大多数人把艾滋病视为一种“不治之症”,认为患上艾滋病就命不久矣,但这些想法实际上并不准确。不可否认,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它已成为一种 “慢性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控制。我们甚至可以乐观地说,HIV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能够通过服药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今,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一些疗效好,副作用更少的药物正在被研发出来。如果HIV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表现出对治疗的良好依从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检查,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体内的HIV病毒。有研究发现,如果HIV患者能够控制好体内的病毒,并将病毒量长期保持在检测阈值以下,就可以长期保持无症状(几乎与正常人无异),但这种传播风险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还需通过研究加以解决。
感染HIV后要注意什么
患者在感染HIV后要平复心情,尽快前往指定的治疗医院就医,按照医生指导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HIV病毒的复制,避免免疫系统受损,让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尽量维持在正常人水平。避免日后继发性感染,能达到长期无症状生存状态。患者一定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去医院检查。一些患者在感染后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患者会感到恐惧和焦虑。HIV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健康和未来,感到自责和羞耻等。多数HIV感染是通过性行为等高风险行为传播的,患者可能会感到自责和羞耻,认为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感染。患者还会感到孤独和被孤立,HIV感染仍然存在很大的歧视和偏见,患者可能会感到被孤立和排斥,失去了社交支持和亲密关系。产生沮丧和抑郁情绪,HIV感染可能会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树立积极正确的疾病观念,注意心理健康,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干预。在饮食以及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避免熬夜,戒烟戒酒,不要过于劳累,避免一切会降低免疫系统功能的行为。患者要积极补充各种蛋白质、维生素,提高自身免疫力,因为一旦免疫力下降可能会继发各种感染,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适量运动,例如慢跑等。
积极治疗 定期复查
HIV病毒感染后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影响,不仅会引起恐慌情绪,甚至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由于担心受到社会歧视,HIV感染者常常出于自我保护而隐瞒自己的疾病。HIV感染会对患者的自尊心造成打击,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孤独、自卑和无助感。再加上方方面面的问题,HIV感染者可能会放弃寻求帮助和医疗关怀,这会导致治疗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HIV病毒感染者只要不涉及体液、血液等普通接触,如共用牙刷、脸盆、毛巾等,通常不会造成HIV病毒传播。艾滋病防治规划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艾滋病病毒检测,可以尽早发现以及预防HIV感染,是一种很高效的干预措施。此外,消除歧视非常重要, HIV感染者也享有平等权利,也可以有所作为,我们应平等对待HIV患者,不应该带有歧视眼光去看待。而在日常生活当中,HIV感染者要注意避免熬夜、避免劳累、戒烟戒酒,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不要自怨自艾。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地返回医院进行复查。
文/李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