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制备的原理与应用

 

血小板是人体负责止血的血细胞。血小板数量过少,人体就会发生出血的情况,尤其是手术患者,对血小板数量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血小板的数量没有达到标准,患者有可能在术中或术后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威胁生命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血小板制备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血小板制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之一,其主要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血小板制备的目的是收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用于治疗各种病症,特别适用于与凝血有关的疾病或手术后出血的情况。血小板制备是一种医学过程,旨在从捐赠者的血液中分离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小板制备的过程通常在血液中心、中心血站或类似的医疗机构进行。

血小板制备的原理

1.血液采集:首先,对捐献者进行血液采集。这通常是通过在捐献者的一个静脉中插入针头,将血液抽取出来。捐献者的血液会被放置在采集器中。

2.血液分离:捐献的全血会经过离心或其他分离技术,将其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包括红细胞、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由于血小板比其他细胞和组分更重,它们会在离心时沉淀到离心管底部。

3.血小板收集:分离出来的血小板会被单独收集。通常,这些血小板会与一部分血浆一起收集。这种混合物含有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4.富集血小板:有时候需要对收集到的血小板进行进一步富集处理,以提高其浓度。这可以通过离心、过滤或其他技术来实现。目标是获得更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制品。

5.科学储存:制备好的血小板制品可以被冷冻保存或储存在室温下,以备将来的临床使用。冷冻血小板通常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而室温存储的血小板则可以更快地用于患者治疗。

血小板制备的应用

1.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制备常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通过输注血小板制品,可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或治疗出血并发症。

2.手术后出血:在某些手术后,特别是涉及大量出血的手术,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凝血功能下降。

3.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治疗: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通常包括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会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4.外科手术和创伤:在一些经历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创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增加出血风险。

5.血友病治疗: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障碍,患者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易于出现出血倾向。

血小板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最终的血小板制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用于患者的治疗。

献血知识科普

献血分为献全血和献成分血,献全血就是直接从血管中抽出200ml或400ml的血液。献成分血通常指献血小板,它需要将血液抽出来,经过采血机的离心功能,将血小板分离,再将血液输回献血者体内,因此时间上会比献全血慢。

符合献血条件的人一次可献血200ml至400ml,献血量不超过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分之一。参加无偿献血前,工作人员会对每一位献血者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在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情况下按规定献血,是不会造成贫血的。  文/肖丹(自贡市中心血站)

2024年3月13日 11:20
首页    家庭医生    血小板制备的原理与应用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