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急性期脑出血中医护理措施
脑出血是疾病救治护理中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的急危重症疾病类型,中医学将其归类为中风。急性期脑出血的救治与护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中医护理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下面针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发热护理
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护理过程中,首要的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和维护患者的呼吸功能、体温、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等。在急性期治疗期间,患者可能经常出现中枢性发热,因此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降温,应及时采用物理疗法,如在腹股沟和头部等部位放置冰袋。此外,可以使用安宫牛黄丸来调节和改善症状,温水擦浴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手段。还可以通过中药汤剂灌肠的方式来加强治疗效果。存在头晕头痛情况的患者,则可进行适度穴位刺激护理。采用对双侧涌泉穴、太阳穴以及大椎穴等处穴位进行中药敷贴的方式进行刺激治疗护理,有助于改善头痛的发作。
生活起居
在生活起居护理时,需要确保患者避免过度劳累,根据日常天气和温度的变化适时调整衣物,以保持适当的体温和舒适度。采取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及认知指导,避免患者跌倒或坠床。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和整洁,确保空气流通;合理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在保暖的同时定时开窗通风。
饮食调护
在饮食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护理。对于清阳不升、痰瘀互结的患者,饮食护理应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宜;对于痰湿重的患者,需要注意健脾渗湿,可予以山药粥、薏苡仁粥等食物;对于久病不愈且气血亏虚的患者,应予以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肉、猪肝等食物;对于肝阳偏亢者,可予以菊花茶、鳖甲汤、芝麻糊等,薄荷菊花代茶饮也能够平肝疏肝。整体来说,脑出血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以低脂、低盐以及低胆固醇为主要原则,避免过度饱腹以及摄入各种辛辣刺激的食物,及早戒烟戒酒。
胃肠道护理主要包括排便护理和饮食护理。在这一时期,患者经常出现大便干燥和便秘的情况。为了缓解这些症状,饮食上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麦麸和全麦面粉等。同时,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至少饮用1500毫升的水,以帮助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还可以采用穴位贴敷、温灸刮痧、针灸和局部推拿等方法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阙、足三里、大肠俞、照海和天枢等穴。也可以食用“山楂、苹果、大米粥”进行饮食护理。制作该粥需要山楂干20克、苹果50克、大米100克和冰糖5克。将大米煮至八成熟,然后加入苹果和山楂干继续煮至米粒熟烂,放入冰糖熬融后调匀便可。该粥可以消食化积,润肠通便。
情志护理
在中医护理中,情志护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医学普遍认为,情绪的变化不仅能够影响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也能够对疾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中,正确引导患者管理情绪,改善不良情绪状态,对于提升疾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持平和语气以及良好态度,在日常语言沟通中做好患者的开导工作。对于昏迷的患者,可予以适度的刺激促进脑细胞代谢,如在耳旁轻呼名字、播放音乐,通过这些方式建立条件反射,促进患者苏醒。同时,医护人员也应重视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以及转归过程,由此也可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
功能锻炼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基础护理内容中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护理措施——功能锻炼。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以及躯体功能的恢复。在患者卧床期间,应鼓励他们进行床上主动活动,并在家属协助下开展被动运动。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但需要注意一点,应在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具体的康复锻炼计划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后续则需要患者坚持进行相关锻炼,包括肢体运动、语言功能训练和吞咽功能练习等。在锻炼过程中,安全防护至关重要,患者应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陪同下进行锻炼,以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护理中,注意结合患者的核心病情和潜在风险,合理运用中医学特色疗法和理念进行辅助护理改善。在基础护理过程中,应特别关注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为了预防褥疮,可以采用中成药进行局部治疗,如使用红花油进行轻柔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褥疮的发生。同时,在预防肺部感染方面,除了传统的护理措施外,还可以结合中医的穴位刺激方法,通过揉按和推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相关穴位,帮助患者促进肺部气血流通,增强肺部功能,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文/许梅(日照市中医医院)